文化帝国主义对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启示
郭子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子娜,. 文化帝国主义对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启示[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59 .
摘要: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放弃军事暴力和经济封锁等强硬赤裸的殖民方式,转而通过文化渗透这种更为隐秘、巧妙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侵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
关键词: 文化帝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
DOI:10.12721/ccn.2022.157059
基金资助: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及其内涵

1.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

“文化帝国主义”一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二战结束以后,一些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纷纷投身于国家的各项建设当中。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国家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为了继续控制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本增殖,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通过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语言等更加巧妙、隐蔽的手段进行文化渗透。

2.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

 “文化帝国主义就是通过文化思想的渗透来控制一个国家人民的灵魂,然后把这个国家变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地。”[]我们从福柯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汤林森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些西方学者都是在为资本主义作辩护,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本增殖。二是在政治上继续维护霸权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深入,我们可以观察到,美国从未放弃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干预,代表美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文化刊物、语言文字等在中国大肆推行,试图在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文化观念深植到中国人民的头脑当中,这些西方的文化产物对我国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我们必须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以积极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以下是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的简要阐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觉是指人对其生活在其中的既定文化的自知之明。[]在新时代,文化自觉强调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觉醒、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对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文化自觉是在与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深化的,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不倒,这得益于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基因,在数千年的传承中给予中华民族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对自身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才能进一步从内心坚定对自身文化的信念。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肯定,是对自身文化价值、意义、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就是要做到既不“自卑”又不“自大”,“不自卑”是指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要保持民族文化自豪感,做到不被外来文化侵蚀民族文化特性,“不自大”则是要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要做到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使其充分融入中华文化当中。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过渡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实践主体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形成自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还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信念。官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人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具有“假大空”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消解了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自然无法形成坚定的文化信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地位

(1)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论述再次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新时代的高度,也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巩固、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根基,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

(2)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综合国力一般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软实力是指民族凝聚力、文化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在不同领域都打上其独特的文化烙印。当前,西方利用其传播技术优势,向全球传播和渗透西方意识形态,以隐匿的形式助推美国的文化霸权。我国必须继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让世界看到中国特色,听到中国声音。

(3)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提升了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高度,赋予了文化以深刻的时代性。中华文化历经沧桑未曾消逝,反而愈显活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予坚固的精神支撑、厚实的文化根基。

(4)文化自信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的心理根基。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各民族文化封闭的状态,各国密切的经济联系推动着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构成了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全方位链接的领域,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利用技术优势隐匿地对外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旗帜,沉着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三、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双重价值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它既是一个理论认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变革的问题。具体而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它还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自信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首先,经济基础决定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这说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建立在相应的物质基础上,纵观全球,经济发达国家都以强力姿态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文化。我国始终坚持这一思想观念,强调要将经济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首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其次,人民创造的文艺作品来自于现实生活,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只有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立足实践创造的文化产品才能体现时代前沿,焕发文化生机与活力,生产力的发展为文化创造了前提,时代赋予了文艺工作者丰富的文化资源,立足新时代,深厚的中华文化推动坚定文化自信的形成,助推文化产业的兴盛。

2.实践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它是由辛勤的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它给予中国人民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实践路径,使中华民族在应对全球文化激荡时有更足的底气和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时期熔铸而成的,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不仅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内战时期共克时艰奋勇前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在当代仍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焕发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内涵,近代以来,一批仁人志士勇担“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同时也为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基于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才得以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克服万般阻碍。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文化安全、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守中华文化,摒弃外来文化,而是能够兼收并蓄,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中国也在积极地向西方国家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

四、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路径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继续进行解读,坚定文化自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结合世情国情深入思考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路径。

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因此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先应唤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这种文化样态的独立存在的意识,二是对它的优势或先进性的清晰把握。”[]关键是后者,人们要高度认同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将其内化为真实情感,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念,进而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并且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种先进性,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孔子学院在西方的广泛建立等,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更不能以“自卑”之态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是前提条件。

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下,人们更能清晰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外来文化服务于其特定的阶级,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外来文化不能全盘接受,我们必须看到其糟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摒弃不合理因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不能只靠官方宣传教育去实现,个人要有主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进行腐朽文化渗透时,我们要勇担历史使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文化阵地,防止文化领域被污染。文化自觉是人的一种意识,不能仅靠主流媒体的宣传进行“灌输”,而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我意识,在内心深处高度认同,主动在实践中把握。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文化,因此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先进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我们不走歪路和邪路,确保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始终没有丢掉正确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通过互联网暗自较量,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技术优势,极力宣扬自身“优越”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将资本主义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通过文化产品渗透进我国网络文化环境的各个角落,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对此,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坚守网络阵地。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媒体人一是要做好信息筛选工作,坚决杜绝夹杂腐朽文化信息的传播;二是要迅速发布官方信息,澄清重大问题的是非曲直,用真实的声音防止和消除各种噪音的干扰。坚守网络阵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确保信息传播的科学性。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曾经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化未曾中断,主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各族人民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伟大的文化成就,如四大发明、诗词歌赋、各式建筑等,正是这些成就给予中华民族人民强烈的底气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是要文化复古,也不是全部抛弃,而是摒弃消极内容,继承优秀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保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国际舞台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特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拉近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例如汉字在西方国家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春节等传统节日在西方盛行,中华文化可以通过其独特性吸引各国人民的目光。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方案,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都彰显了中华文化独特色彩。

4.大力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抗争中形成的,在艰苦斗争中凝结而成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仍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大力传承革命文化,需要我们对这段历史深入了解,通过积极参观革命基地,例如烈士纪念馆、革命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观看革命基地的文字和影视记录,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体会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进一步形成深厚的文化自信。

针对一些“革命文化过时”的错误言论,我们应该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是几代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丰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它无法中断我们也不能使其中断,新时代青年要牢记这段历史,谨记先辈教诲。革命文化不会过时,反而与时俱进,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郭子娜(1998-),女,山西晋城,汉,研究生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