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哲学视角下我国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
徐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宁 ,. 社会管理哲学视角下我国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60 .
摘要:
维护社会秩序的平稳性,是保证社会机制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近些年来,针对接连涌现出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社会管理。以便创新社会管理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社会管理哲学视角发展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7060
基金资助:

引言

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多种社会失范现象,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充分凸显社会矛盾,所以需要增强社会管理,从哲学的视角探索社会管理的发展途径。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是我国社会管理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在社会管理中的实质性内容是是指平等主义,反对把人类视为获取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引入人性化的价值理念,给予民众相应的人性关怀。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发展途径,社会管理的作用下凸显出人的价值主体。为了克服传统社会管理中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机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社会的平稳发展。为了解决传统管理模式遗留下的问题,需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帮助社会民众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各领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公共服务的范围进行不断扩张,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增强民众自身的安全感,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和工作意识。

通过分析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想要在社会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需要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城乡贫困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平稳性,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社会管理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捍卫他们的人格尊严,提高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有关部门需要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环境保护等有事关人类生存问题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政府部门需要把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工作进行不断调整,例如文化教育、民间组织、社会舆论等工作,维护社会的公平,使公民可以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力等,特别是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和话语权。同时在现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人们群众的实际需求、经济效益、以及发展作为出发点。作为新时期社会管理需要遵循的理念,需要满足人的本质需求,有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治理与善治

维持社会的有序发展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需求,尽可能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现象。避免对社会发展效益造成影响,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和福利。矛盾和冲突作为社会的内在属性,是社会运行的动力和必然产物,在社会发展的过程总会存在和出现,关键是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单纯依靠控制使人们遵从角色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且对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然而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其结构还是功能都还没有定型”,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公民社会还很不成熟,公民社会对社会管理的参与程度还很低,有待进一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以民政部门为主,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认真探索、完善培育社会组织的政策和途径,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公共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独立发展。同时,还应强调公民社会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条件,缺少了社会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切活动都由国家和政府发出指令实施控制,长此以往,国家和政府必将不堪重负,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必定难以维持。因此,政府应逐步让渡出部分社会管理的职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意识地培育公民社会,由其完成自我管理的职能。

三、培育公民社会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逐步把一些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通过发挥其作用,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积极性,使公民社会组织和公民转变成社会管理的真正主体之一,使政府的服务更高效。让众多的社会组织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助于形成合作的管理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从“公民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定型”来看。市民社会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还很不成熟,市民社会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度还很低。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在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有助于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式,提高公民参加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彰显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与此同时,需要强调公民社会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治的领域。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前提,如果社会缺乏自我组织和管理,那么将由政府部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统一安排。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且会对政府带来严重的负担。难以长期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把社会管理职能逐步下放,有意识地培育公民社会,让其完成自我管理的职能。

四、发挥社会管理的隐功能

社会管理不仅需要对现存的社会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同时需要对针对隐患性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社会管理需要积极隐性管理的作用。注重对潜在问题的预防管理。当社会矛盾还处于未被激发的状态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机制,把安全隐患进行彻底解决,进行有效防治。通过了解社会矛盾的起源,给予其释放不满和不公平的途径,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从而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现代的社会管理将从由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治理。在国内现代的社会风险中,需要增强预防性的管理,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以便对突发性的矛盾问题进行合理应对。因此,隐性功能应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理论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注水肌肉”、“三氯氰胺奶粉”等热点词频频在媒体上曝光时,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打击,同时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公信力会因此降低,社会形成不良好的道德风气。这些负面因素致使公民陷入到焦虑的情绪中,导致社会秩序紊乱。由于政府部门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引导作用,这时其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标杆,带动公民进行学习。积极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行有效净化,道德价值观的树立作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价值取向问题。此外,“一旦某一特定的道德体系成为某一文明或文化的核心,它将长期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社会化’过程的‘路标’,并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社会秩序、促进组织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构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底线—社会主导价值,缓解价值认同冲突引发的社会危机,是社会管理的现代性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管理机制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积极借鉴其它国家的管理经验,同时基于本国的发展现状,研制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对社会上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凯.“人本社会发展观”视域下的人口城镇化——基于理论原则与实践路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15-121.

[2]杨邦荣.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公共管理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36-141.

[3]苗芃.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创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19-12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