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保障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李丽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丽娟 ,. 论中国社会保障服务多元供给机制[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63.
摘要:
社会保障服务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社会服务,它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合理共享的财富分配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想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就必须先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机制,即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方协同来满足公众的需求,最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和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服务。
关键词: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多元供给多元供给机制
DOI:10.12721/ccn.2022.157063
基金资助: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萌芽于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老年和残障》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保制度产生。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障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社会公共服务,因此,社会大众的需求理应由多个公共服务供给方来满足和实现,目前可以作为供给主体的主要是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三方,如果还是的单纯只依靠政府、市场或社会其中一方是无法解决社会保障这项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各待遇群体间差距过大、筹集资金和资金专项运用较难、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和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的。

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化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多方供给的社会保障服务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幸福感,更能有效地解决政府这个主要供给方供给压力大和市场失灵等问题。因此,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势必先要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化。

一、中国社会保障服务多元供给机制的内涵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吸引个人、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多中心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即指由政府通过政治过程作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数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