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学科教学众多环节中的一个。大量的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优质的、科学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复习与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有帮助,有助于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师在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后作业质量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收获颇多,师生获得了共同的进步与成长。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陈旧
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师大都以练习题作为作业,教师对于理科的理解就是增加练习量,认为练习量与成绩是成正比的。但是大量的作业会带给学生学习焦虑,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但没有提高,甚至会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情。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只关心学生的解题速度,但是对于理科教育来说,其最重要的应是创新能力。
2.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发展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当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但很多教师并未注意到这点,都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这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提高成绩,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无法更好地夯实基础,造成作业对于学生的提升作用低下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应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当前的阶段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
1.布置趣味化作业,让学生爱上写数学作业
提到作业,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表现得兴致泛泛,缺乏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热情。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观察到每当向学生布置作业时,不少学生会抱怨连连。由此可见,初中生对数学课后作业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这会使得以作业推动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预期目标流于形式。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那种布置机械化的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入足够丰富的、趣味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业的乐趣。当学生爱上写数学作业,相信他们也能从数学作业中有所获、有所得。
2.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
首先,教师要了解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作业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学习的漏洞,并且对于漏洞进行解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对学生而言,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工具,可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以教学内容的难点作为作业的主体,对于简单、不重要的知识点稍微提及便可,不必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增加作业量,不关心作业的内容,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同时效率不高,浪费时间。作业的设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教师在布置有关重点知识的题目时,既要有基础题型,也要有创新题型,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刺激脑部思维的开发,从而对于数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采用传统布置作业的方式,教师很难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真实的评价,只知道数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很好,却不了解学生具体知识掌握的上限;只知道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却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疑难点在哪里。如果布置的作业难度较低,对于数学基础比较扎实、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并不能起到对数学知识的反思和提升以及拓展;如果使用的作业难度较高,则会出现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的题目只占极少数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全部题目都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使用分层设计布置和规划作业,教师也可以更加直观地对不同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判断,进而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4.设计具有连贯性的课后作业
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一道题目中很可能考查好几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连贯性。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元与次的含义,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一元一次方程名称的由来,这之中的知识点联系密切,教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兼顾和复习,布置作业应当注重连贯性,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这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脑海里对于知识的联系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作业中反映的情况就是学生的问题,不同的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是不同的,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地解决。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课程后,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点与之前的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知识的回顾,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将其与不等式结合,比如求出不等式2(x-1)<x+1的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不能超纲,要将之前的重难点知识经常加以复习,避免学生遗忘。教师也可以将经典的例题进行改变,让学生熟悉常考的题型,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题目数据会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变的,教师要教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善于从不同的题目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解决。
总结
纵观大量的教育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对学生在点点滴滴中夯实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建构起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作用。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之中,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及认知规律。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工作,面向学生布置科学的、适宜的、合理的数学作业,让作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成长需要。如此,学生才能以数学作业为载体更好地进步与成长,而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也才能朝着理想而高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凯.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A]. 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3.
[2] 出锡锋,洪金灿,陈长途. 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探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3] 卢登峰. 初中数学作业教学设计初探[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4] 吴勇. 基于初中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作业创新设计[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