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国内建筑企业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目前,国内多数建筑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所以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弥补和完善。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也是现代化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主要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企业落实预算管理可以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发挥价值资源最大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1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必要性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性质出发,发现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如下必要性:(1)急切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企业,与现代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已然不适应,再加上其项目建设的分散性愈发明显,系统控制明显不够。而全面预算管理以资金等资源为沟通纽带,极大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集中度,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2)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对企业成本支出的约束力。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进行时,更注重施工进度,且项目间性质不一,统一而论的成本管理措施无法满足各项目间的个性需求,导致成本支出随意性明显。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入,能够使得每一笔成本支出都有迹可循,将其量化成具体数据,层层落实,控制成本开支。(3)全面预算管理能进一步落实企业战略计划。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需制定战略计划,帮助企业进行资源分配,有序实现企业目标。而企业目标往往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将其具象化,形成具体的战略驱动要素,细化至各部门、各员工,这样才能推动战略计划的顺利实现。
2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
2.1成本控制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主要由企业经营者带头进行。相对于国外预算管理实施情况而言,国内预算管理工具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监管等的各方利益出发点不同,都局限于考虑自身利益,最终使施工项目成本过高,无法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部分经营者会忽略全面预算管理对项目执行的重要性,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没有准确认识,所以不在意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
2.2全面预算编制不深入
除了上述企业层级存在的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外,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实行环节的问题才是影响预算管理最终价值主要原因,本节主要讲述全面预算编制上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选择的预算编制方法或不科学,编制灵活性欠缺。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其采取的预算编制程序或方法借鉴性明显,多参考行业标杆企业或采用固定模板,与企业自身结合不彻底,预算编制弹性较大,实际约束力并不强。其次,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不够,只延伸到了项目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兼顾企业范围内的全部工程项目,预算编制涉及范围广泛,编制难度较大,且企业的预算编制资源十分有限,在多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彻底展开。
3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健全全面预算编制基本内容
在形成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环境和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后,就要从具体预算管理活动中入手,逐步骤、逐阶段进行优化,这里主要阐述预算编制环节的优化:第一,选择与建筑施工企业适配度高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规模大、业务覆盖面广,且项目间的跨度较大,鉴于这种情况,企业需提高预算编制的灵活性,根据不同资金性质选择资金编制方法,如职工薪酬、项目经费等以固定预算法为主;材料成本、期间费用等以弹性预算法为主;投资预算以零基预算法为主等,在预算编制阶段就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便于预算管理顺利执行。第二,明确企业预算编制流程。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烦琐,且因项目原因建立了较为复杂的交叉关系,所以其预算编制可采用“上下结合、分级汇总”的方式,即从企业高层出发,设定预算目标,细化至员工层,再由员工层上向上反馈,以此提高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预算编制的覆盖面,加强人员、部门间的沟通,保证企业内部上下利益诉求保持一致,也便于预算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三权分立”。
3.2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财务、业务、现金流、投融资等各方面事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简单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三个方面。其中,财务预算主要负责企业能够随意使用的资金和所筹集的资金;业务预算主要负责企业收入预算,有劳动力成本预算、工作量预算等;资本支出预算主要负责资本投资性预算管理,比如固定资产的投资合理性预算。所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同的业务模块要使用不同的预算方式,建立具有差异性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在所有业务活动中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可以采用无纸化远程信息系统沟通交流,让施工项目每个环节都变得透明化、公开化,以此来提高成本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避免出现虚报、漏报、错报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部分人员“宽报窄出”的违规行为。
3.3加强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执行与监督的力度。
施工企业除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也要加强对方案的执行与监督,其能帮助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因为是全面预算管理,对工程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同时每项工作每项环节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对于执行与监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首先将预算管理的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处理,让每个复杂的流程变成各个不同的小环节,使其更容易进行执行与监督,随后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执行过程进行追踪观察与监督,将得到的结果及时记录与反馈,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定期的将预算的执行与监督的情况提交给上级相关部门,让相关部门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和指标进行及时调整,以此来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已受到社会广泛认同、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多数企业应用实施中已达到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与完善,企业应主动融入其中,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增强成本竞争优势,通过全过程、全员的参与强化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目标的导向性,强化管理的韧性,让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发挥其对内部控制的引导、纠偏作用,促进企业开展科学治理。
参考文献
[1]袁羽辰.业财融合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J].财经界,2022(22):63-65.
[2]王寻.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优化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22(19):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