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探析
阮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阮蓉,. 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探析[J]. 新闻传播研究,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006.
摘要:
当前国家政府需要新闻舆论来监督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要求政府部门科学、合理、规范地执行法律法规,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和言论,提高行政决策、文件以及指示的贯彻效率,同时也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人民群众展现国家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流程和蓝图,以此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因此本文研究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首先概述了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内涵,其次论述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 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政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06
基金资助:

引言: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需要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执法,而人民群众也需要依靠新闻舆论来监督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和言论,而新闻舆论作为监督力量和信息传播渠道,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特殊意义。人们可以通过新闻舆论的社会行动力、空间传播能力、影响后移以及软强制力,来约束政府的行政管理中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等行为。

一、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新闻舆论,主要是指通过新闻播报或者评论的方式,利用分散的和无组织的舆论,按照实际的需求,对这些分散的和无组织的舆论进行筛选和梳理并公开发布,让民众看到有组织的和集中的舆论新闻。而舆论监督则是当公众意识到舆论意识形态时候,其他有权利的组织、公众人物以及工作人员对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所产生的客观效应,这种客观效应会促使公众权利和社会权利迈入正常轨道,维护国家的社会机制,遏制落后腐败不良的现象发展[1]

一般来说,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涉及决策与决策执行、法律制定与实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言论与行为等方面的监督。这种舆论监督的方式能够对国家行政管理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能让非法违纪的人在舆论监督面前低下头颅选择改过自新,同时舆论监督能够提高不良问题、腐败问题、落后问题的解决速度。正是因为有新闻舆论监督,才能够让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机构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一切的腐败风气和不正的风气都能够被群众监督遏制。而群众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的渠道和机构,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加强与国家的联系。

二、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新闻舆论监督要求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要科学且民主,行政管理行为要合法与合情,行政管理要依法执行。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政府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存在滥用权力、官僚作风、行贿受贿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国家和人民群众有巨大的不良影响。

但是,当利用新闻舆论来监督国家行政管理工作和工作人员时,会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行为、理念以及模式暴露在人民群众的视线中,也暴露在阳光之下,任何问题将顿无所遁,一切违法、违纪、违理的行为都将受到人民群众的追责和问责,也会受到司法机构的惩罚和惩戒。由此可见,利用新闻舆论来监督政府行政管理是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2]

(二)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管理作风

新闻舆论监督方式放到政府行政管理作风的问题上,能够有效促进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制度完善、机制完善以及模式完善,要求国家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和党内监督。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有所提高和增强,此时政府行政管理的权利逐步下降,政府行政管理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同时增强,能有效的遏制部分领导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腐败作风以及教条主义作风。

(三)有利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当新闻舆论将镜头转向人民报道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实际反映了国家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和效率,直接向所有人展现了当地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这代表新闻舆论是人民群众实际情况的反映者,也是像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传递信息者,同时人民群众也可以利用新闻舆论渠道,来向国家和社会表达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的看法。此时,行政管理人员将从新闻舆论中,得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避免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脱离人民群众,也避免干部和领导在行使公权力时,紧紧依靠臆想和猜测来决定政策,最后使得实际的效果和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耗费了国家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损耗了国家有限的资源,也损害国家政府机构的正面形象。

(四)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权利行使的约束力

新闻舆论监督形式对政府行政管理的权利行使和法律执行,都具备一定的威慑力,使得政府在拟定行政法规时,不会只考虑少部分人利益,而不考虑大部分人的利益,避免损害少部分人的实际利益。在新闻舆论的监督下,政府行政管理权利行使用,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避免政府机构的管理者、领导者以及工作人员知法犯法,或者出现靠关系、感情、裙带,损害部分人的实际权益。

(五)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正确执行

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方式,能够正确传达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政策和法令,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提供舆论保障。

具体来说,第一,新闻舆论监督方式能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管理的理解。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曝光国家行政管理的弊端和问题,还能向人民群众传递国家行政管理所颁发的政策、法律、文件以及指示,避免人民群众对政策法令内容的理解过于片面和肤浅,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管理的理解和配合[3]

第二,新闻舆论监督方式是人民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国家行政管理人员颁发相关的政策法令,并参照法律依法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造成好的影响和效果,此时人民群众就可以借助新闻舆论的监督渠道,来向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传递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行政管理做好自我完善和自我变革。

(六)有利于提高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

通过利用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同时还能保证对国家政策法令以及国家大事的知情权。因为新闻播报和评论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实际内容、管理进度、最终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人民群众可以透过新闻舆论监督方式,来反映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失误问题,提高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对决策失误问题的重视度。因为人民群众背后有新闻舆论监督的后盾,所以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会提高对问题的重视度,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思想认识。

最后,在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之后,国家政府机构能够得到更科学且更合理的管理。因为任何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管理方式,都将被淘汰和去除,同时任何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人员都将受到新闻舆论的批评与指责,同时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使得机构与工作人员在新闻舆论监督的环境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选择高效的模式,并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行政管理工作方案,使得国家政府行政管理更加民主和科学。

(七)有利于完善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问责机制

新闻舆论监督反映行政管理的问题时,也反映行政管理责任的主体。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对行政管理中的问责机制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新闻舆论监督能提高行政公开力度。在行政管理中的问责机制主体存在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区别,二者的问责主体所面对的问责客体不一样,分别对应着上级机关和社会公众。当新闻舆论监督针对异体问责发挥重大作用时,主要通过公开的方式来实现其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情度,避免出现暗箱操作。

第二,新闻舆论监督能促进公民文化发展。新闻舆论对行政管理仍然实施政治责任问责和道德责任问责,最终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优化行政理念,剔除落后的行政文化,促使公民文化不断发展,并为公民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也说明新闻舆论监督是行政管理监督的柔性机制,能够对政府及行政管理人员给予前所未有的压力,避免政府行政管理出现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有效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责任行政理念。

第三,新闻舆论监督能够推进政府行政管理问责制度的进化。任何机构都是要不断完善制度来保证工作的开展,满足长期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需求,而行政管理中的问责制度,便能够为行政管理提供长效的管理作用。通过利用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能够推进政府行政管理问责机制中的信息公开建设和问责法律法规建设。

第四,新闻舆论监督能壮大问责力量。在促进行政管理问责机制完善时,也壮大了网络问责中异体问责的力量,不再依靠单一的同体问责,来实现行政管理失职失责行为的惩罚机制。通过增强异体问责的力量,整合社会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再配合线上线下的联动方式,实现对行政管理人员权力的制约,促进行政权力合理科学运行,加强行政管理对人民和社会负责。

第五,新闻舆论监督能丰富行政管理问责途径和渠道。新闻舆论监督使人民有更加多的渠道,来向行政管理人员实施匿名举报和网络曝光,这些方式一来避免打击报复,二来也鼓舞了人民群众问责行政管理的动力,使得人民群众的话语权、知情权以及言论自由权得到扩大。

第六,新闻舆论监督方式能增强政府对人民群众回应力度。当新闻舆论监督收集到人民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时,也就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回应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时,甚至新闻舆论监督的媒体和工作人员,会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回应的进度,避免政府行政管理人员蒙混过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探索和分析了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明白新闻舆论监督能够有效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实现全面和整体的发展,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碧云. 论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J]. 商情,2021(10):186-187.

[2] 孙碧云. 论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J]. 商情,2021(10):186-187.

[3] 郭斯. 从"我想说"到"想我说"——地市级新闻发布工作路径优化研究与思考[J]. 新闻前哨,2022(8):7-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