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重大发展策略,它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目前的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发展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环境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好各个部门的职责,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的时期。
1.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农业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积重难返
不少农村地区都会扩大农业生产,以增加经济效益。现在,我国的养殖业发展得相当好,它为不少农村地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尽管现在,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因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太快而造成的不利后果也变得日益突出。有的地区有比较大规模的养殖,然而却有不规范的问题,而种植业也有可能有施肥与农药使用过度的问题,从而造成了我国的农村土地的污染。粗放型的农业发展导致了大量的乡村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政府应采取正面态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农产品的质量,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相对于农村生活污染源,这种“粗放型”的开发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明显要大得多,同时,因其规模化,造成的污染也更为零散,造成了处理上的难度。所以,必须从根源上强化对农业的环保治理,以应对乡村的严重污染,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乡村的污染进行治理,确保乡村的经济建设不会对环保造成干扰,遏制过度的农业发展,实现对乡村的良好保护。然而,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这种情况仍十分常见,亟待加以解决。
图1农村养殖业
1.2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许多乡村的环境保护设施远远滞后于城镇,这就使得许多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一些人口比较多的乡村,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与污染物会引起大面积的污染。缺乏对乡村生活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置的方法,因此,乡村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在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区域的环境技术建设设施的匮乏,是制约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保后续的环保治理工程发挥其作用,使人民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乡村经济发展方式既制约着乡村的发展,又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闭环作用,传统的乡村发展方式使得乡村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许多原本风景秀丽的乡村变成了水土不服之地,乡村区域的生态与经济发展缺少科技支撑,使得乡村区域的发展步伐跟不上乡村区域的发展步伐,乡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但在实际生活中,乡村地区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问题,如缺乏交通工具和公共厕所等。
1.3生活污染治理缺乏创新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生活污染问题却变得更加突出。在我国,城市垃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垃圾,包括废弃物,厨房垃圾,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垃圾等。在我国,乱扔垃圾的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置,导致大量的生活垃圾长期堆积在道路旁、池塘旁,从而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给各种疾病的生长与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城市垃圾在降雨和大风天气的作用下,其迁移的区域越来越广,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大。此外,我国目前尚无一种统一的、集中的、有组织的管理,致使大量的生活废水直接排入了村庄的河道与土地,极大地加大了其防治的难度。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策略
2.1明确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战略定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其在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巩固其在乡村发展规划中的位置。应该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相结合,构建起更为健全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生态经济体制,帮助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要找到自己工作的定位,只有对其进行清晰的规划,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要让大家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要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当作发展机会。要实现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要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扩大乡村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首先,要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实意义有足够的了解,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必要需求。为此,必须强化对乡村的生态治理,构建以生态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以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到,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从污染防治的观点出发,要做好“减”字文章,减少农业园区的污染物排放量。
2.2制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原则
在进行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时,要遵循这些原则,使乡村振兴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乡村振兴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发展的根本,以脱贫攻坚作为治理的重点,将生态环境治理提到议事日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积极吸纳优秀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以防止大量优秀的经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更多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真实收入,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打破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农村环境管理的瓶颈,确保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安全,从而使统筹规划的真正意义得以体现。
2.3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体系
要想更好地发挥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效,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备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的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的治理机制,并担负起引导和引导的职责,使乡村的治理工作变得更为明确,从而为乡村的治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助力。要从法律上加强农户在农业中的规范性,构建与乡村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制度,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全面评价,制定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确保乡村各类行业都能得到规范。建立第三方服务系统,加强财政补助,促进更多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并筹集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修成本,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与总体的监管体制脱节,加强农民的自主权,让农民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在更多的人的监督下,完成整个的环境管理体制,保障更多的乡村工业的发展,将新农村振兴战略更好的融入到乡村的经济建设之中,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管理的目的。
3.小结
乡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也是地方政府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的过程中,要提高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新型技术和装备的推广,要积极地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工业,还要重视农村的生态文化,从而达到农村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徐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区域治理,2022(6):33-36.
[2]牛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大科技,2020(40):243-244.
[3]李清宇,杨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财讯,2021(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