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魏培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培迪,. 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护理研究杂志,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摘要:
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发展进程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各种疾病的护理进程中均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患者心理健康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确保患者心理上的舒适程度和健康程度,确保不同疾病患者治疗进程中均能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健康。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国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心理护理目的概念进展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基金资助:

当前临床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现代临床在疾病患者的治疗进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观念思考患者的全面健康情况,不仅要保证单独某项疾病症状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亦要保证患者治疗进程中心理、社会、精神等多重因素的健康程度,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奠定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也正因此,心理护理开始广泛应用于各项临床疾病的治疗进程中,对提升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2]。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即指的是在医疗护理进程中,由临床工作人员由患者心理角度出发,给予患者心理各个方面的心理调理工作。在心理护理进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出发,针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生活行为,确保患者心理健康的同时,确保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能够对患者治疗状态、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反馈,最终有效发挥临床护理工作的最佳效果[3]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的首要目的,在于缓解和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进程中,基于疾病原因产生的焦虑、抑郁等种种不良心理情绪,塑造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规避不良心理对患者治护依从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心理护理的其次目的,在于构建和维持患者与护士之间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及时适应医院治护环境和人文环境,帮助患者适应个人病情角色的同时塑造优秀的护士职业形象;最后,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创建最佳的、适合疾病治疗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促使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反馈到生理状态方面,为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提升提供稳定的心理保障。

二、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当前我国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伴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进步、护理学科的研究等,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已经发展成一门以患者心理健康研究为基础的护理心理学。护理人员在各种疾病患者的治疗进程中均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心理健康情况,积极运用护理心理学理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化护患关系的同时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升护理内容的全面性和质量性。研究结果证实:满足患者疾病治疗进程中的各项需求,即为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内容[4]。而在当代医学心理护理的发展进程中,心理护理的疾病适用范围无需多言,心理护理的具体模式、工作内容相较以往也均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2.1 心理护理的模式进展

当前我国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以护理心理学为基础逐渐涌现出了大量的心理护理模式。例如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协同心理护理模式、多学科协作心理护理模式、目标心理模式、循证心理护理模式等等。以分级心理护理模式为例,马慧珍[5]等研究证实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效果,其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心理护理模式;李艳菊[6]等研究证实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提升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社会支持具有积极效果,能有效引导患者思维调整,对提高患者手术期间治护操作依从程度具有显著效果。以多学科协作心理护理模式为例,刘宇[7]等研究证实多学科协作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心理障碍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对促进患者脑梗死病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周同[8]等研究证实多学科协作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均有显著作用。总体来说,随着护理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国范围内心理护理的模式正处于百花齐放的发展道路中。

2.2 心理护理的内容进展

心理护理工作开展进程中各项护理内容也处于积极的进步进程中。护士在心理护理进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积极评估,而后依据护理心理学理论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制定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同时也有诸多研究开始进一步拓展心理护理的范围和效果,将心理护理拓展在患者行为干预进程中,帮助患者逐步改善个人不利行为和不良习惯,以此更加有效的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例如王静[9]等以心理护理为基础对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饮食锻炼、生活规律、健康认知等进行积极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均发挥了良好效果;又例如赵欣[10]等将心理护理的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展,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均发挥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当前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简单阐述。在心理护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疾病治疗护理的背景下,心理护理在未来临床发展中势必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发挥更加积极地保障作用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佩,季春燕,池迎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01):565-565.

[2]孙宗琪,吴淑芳,王丹.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10):1251-1253.

[3]姜桐桐,史铁英.积极心理学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64-1267.

[4]王宏霞.心理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40-1942.

[5]马慧珍,王宗烨,丁丽萍,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鼻咽癌放疗期间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149-152.

[6]李艳菊,姚秋辉,杜洁,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246-249.

[7]刘宇,高倩,高宁,等.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2):143-146.

[8]周同、胡雁、彭健、张晓菊、杨瑒、汪洋、顾文英.多学科协作的心理社会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47(06):80-86.

[9]王静,姚彩霞.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4):162-164.

[10]赵颀,周宇君,王彦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01):148-15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