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对群众文化建设寄予厚望,而文化工作的推进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群众文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最近几年的群众文化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群众中,无论是认知、思想,还是文化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同,造成在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会有一些群众难以接受和融入,甚至一部分群众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本篇论文对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对目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1.1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加。而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为群众提供展现自我,丰富内涵,扩大交友圈的舞台。同时,积极开展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可以满足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促使群众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强化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效提升生活品质。另外,引导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对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各地群众文化机构的支持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让群众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内涵,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群众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更加多样、新颖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修养。
1.2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群众文化工作关注的焦点,许多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都融入了非遗文化的内容与特色。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群众了解身边优秀的非遗文化,并参与到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群众不仅可以自娱自乐,还可以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发展资金支持不足
发展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第一,群众文化活动相关设备的养护资金短缺。各地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视和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建设了很多大规模、高标准的文化设施,但其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设施的养护更新、配套设施的采购经费则相对不足,部分设备器材由于缺少配套设施,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第二,缺少专项活动经费。很多群众文化社团是由周边居民自主建立、管理和发展的,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音响、道具和服装等均由社员自主添置,缺少活动经费,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群众文化社团自主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质量。
2.2群众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个地方存在经济上的差异,从而表现出各地教育水平和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在山区和农村地区,很多村民的思想都比较保守,对于文化方面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不强,造成群众文化水平偏低。有的群众存在封建迷信思想,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比较困难。在这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群众最重要的是进行经济发展和实现生活富足,对精神文化方面没有特别大的追求。这就导致当地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而对于城市和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群众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比较容易,群众文化的开展和实施就比较简单。
3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策略
3.1了解群众兴趣,激发参与热情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要深入基层,与当地群众密切沟通,进行群众兴趣与爱好的走访、调研。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文化娱乐兴趣所在。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例如,可以结合季节特色、节庆特点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春天组织广场风筝活动,在端午节组织香囊制作进社区活动,组织群众配合国庆节开展文艺演出和书画展,北方地区在冬天可以带领群众开展冰上陀螺活动,等等。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活动,并根据时代特点,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3.2重视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结合
群众文化活动是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的文化活动,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重大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上,要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把群众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寓教于乐,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可以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广场舞蹈形式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舞蹈比赛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传统文化元素也可加入参与者服饰和道具的选用、场地的文化环境和大型广场舞音乐的选取中,可以选择群众较喜爱的古典舞和古典音乐,有助于我国古典艺术发扬光大。再比如,组织群众参与龙舟活动之前,先举行网络投票活动确定龙舟队的名称,使群众有参与热情,再在竞赛场放映充满活力的流行音乐,以鼓励参与者。这样的活动以群众为主体,注重与群众的互动性,能较好地在活动中结合传统文化,同时调动了群众的活动积极性。
3.3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高水平且稳定的专业文化人才团队是助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应提高基层群众文化业务骨干人员的福利待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津贴补贴制度,设立专项补助,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薪酬待遇,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手段让基层文化工作者获得更好的待遇,另外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也要优先考虑基层文化骨干工作人员。其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文化机构就业。有关部门可以和高校联合组织学生体验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提升基层文化工作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进而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最后,要广泛吸纳具有较高经营能力、策划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社会文化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文化人才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大力扶持手艺人、乡贤等组建乡村艺术队,发挥榜样和“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培养基层文化能人,充实专业文化人才队伍。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未来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群文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现状,一一对应地对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进行改进,对于群众文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让更多的群众得到文化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满足,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文化活动的长远稳定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新时代基层文化馆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J].参花(上),2022(09):116-118.
[2]靳荣欣.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途径[J].文化月刊,2022(07):125-127.
[3]萧红梅.新时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