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
曹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华,.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J]. 气候变化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7.
摘要:
根据甘肃六大地形区域特色,针对交通、新能源、特色产业、大型涉农企业作为纽带连接各方,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报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改革主要从技术、人才、制度上改革,人才是关键。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结构预报产品
DOI:10.12721/ccn.2021.157057
基金资助:

1 引言

甘肃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十分突显。如何围绕甘肃发展落后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多种形式的交通、新能源、特色产业、大型涉农企业的生产模式、不同农产品生产的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针对性、专业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供给,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甘肃气象科技服务的着眼点[1-4]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生产要素投入。从供给侧看,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主要有五个: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2.2 气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结合到气象科技服务上,就是做好专业服务,针对预报产品,重视预报的精细化、准确化和及时性。根据气象科技服务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预报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可通过面对面、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回访,针对共性问题,找准改进方向。

3 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甘肃地形复杂,气候异常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分别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

3.2 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威地区当前,气象部门气象服务产品很难充分发挥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广、专”等特征,且针对性和时效性相对较低。气象科技服务取得的经济效益相较于总体效益,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气象部门缺乏气象科技产品研发力度,提供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有限,再加上科技含量不高和创新意识不足,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高,降低气象科技服务效益。

3.3 气象科技服务支撑能力比较薄弱

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支撑能力在不断发展,气象科研和业务有效结合,科技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了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东部地区来说,西部甘肃经济比较落后,所以气象科技服务支撑能力也比较落后。相对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水平较落后,所以气象科技服务也相对滞后。

3.4 气象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明显滞后

甘肃由于复杂的地理位置,东西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分别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所以气象科技服务为主体的气象服务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提供主体相对单一、市场体制不顺、规模较小、领域不够宽、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职业化和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等特点,导致气象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明显滞后。

4 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4.1气象科技服务贴近实际

根据甘肃六大地形区域特色,针对交通、新能源、特色产业、大型涉农企业作为纽带连接各方,根据气象服务需求,方便快捷与铁路、高铁、公路、光伏发电、风能发点、农户进行沟通交流,便于气象深入第一线问计于需,提升气象科技业务、服务、管理等全过程具备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为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4.2 气象科技技术改革

由于电视天气预报业务的设备投入大、更新快、技术性强、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运维成本大,集约化发展可以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加大对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针对不同行业的特色服务产品。可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公服中心的气象服务技术优势,整合省市两级人力资源,集约发展。气象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发展,包括手机短信、中国天气网甘肃频道、微博、微信、手机APP、气象预警信息多媒体发布系统、气象信息衍生金融服务等。

4.3 气象科技人才改革

气象科技人才是关键,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首先是做好员工培训,积极挑选专业能力强且具有上进心的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参与科技服务工作经验丰富单位学习并传授给其他同事,增强气象部门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开展“人才战略”计划,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人员,扩充本单位气象人才队伍;三是建立人才队伍考核惩罚机制,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水平,对业务工作表现较差人员给予调离当前岗位或警告;做好临时工专业知识培训,根据考核成绩上岗,增强甘肃气象科技服务水平;采取措施为引进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创造优惠条件,为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发展事业搭建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

4.4 气象科技制度改革

气象科技制度的改革首先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从服务产品高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体现精细化和大数据的融合及优越性,鼓励高素质人才多做贡献,体现出贡献大小的重要性。其次是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在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给以适当照顾,鼓励科技服务人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三是科技服务产品制作和服务制度的改革。只有制度作保证才能最大发挥科技服务的能力。

5 结语

(1)气象科技服务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和越来越高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突出问题导向,根据需求推进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改革。(2)根据甘肃六大地形区域特色,针对交通、新能源、特色产业、大型涉农企业作为纽带连接各方,根据气象科技服务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预报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3)气象科技服务供给侧改革主要从技术、人才、制度上改革,人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苏占胜,胡文东,陆晓静,等. 宁夏决策气象服务现状浅析及业务发展建设[J]. 干旱气象,2012,30(4):656-659.

[2] 徐国昌. 干旱减灾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干旱气象,2012,30(4):489-496.

[3] 米卫红.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上海气象科技服务[J]. 气象软科学,2009(3):105-108.

[4] 薛志磊,张书余. 气温预报方法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综述[J].干旱气象,2012,30(3):451-4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