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地跨北纬26度15′25〃至26度47′35〃,东经109度16′4〃至109度56′36〃。北连会同,东接绥宁,南抵通道,西与贵州省黎平、锦屏、天柱县毗邻。全县辖13个乡镇,人口27万,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以山地为主的丘、岗、平兼有的地貌,境内溪河众多,水域广阔,是农业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对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目的是充分了解当地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机制,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改善农业灾害预防和缓解能力。
1、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气象灾害是湖南省频发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频发,灾情严重。其中干旱、低温冰冻、洪灾、冰雹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其中旱灾最为严重 ,然后是是洪涝。
1.1干旱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年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72.2mm,但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均匀,降水集中在5-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8.8%。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和季节性连旱灾害。从每年7月中旬开始,大部分年份县内均有干旱发生。受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水资源的年流量逐年变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交替明显,干旱频繁,加剧了水资源调控和利用的难度。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极为不利,农业、工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土壤水资源匮乏,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暴雨洪涝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72.2毫米。雨季一般在4月下旬左右开始,最早出现在3月上旬。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8月,占全年暴雨天数的78.8%,夏季暴雨天数约占全年暴雨天数的58.5%,春天暴雨涝灾害约占30.5%,秋季暴雨较少,约占10%。也就是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洪涝灾害可分为春汛、初夏洪涝、仲夏洪涝和秋汛,其中以初夏洪涝为主,春汛、仲夏洪涝次之,秋汛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从洪涝灾害的代际变化来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呈现出暴雨洪涝灾害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60-70年代,洪涝灾害发生频繁。20世纪80年代,洪涝灾害发生最少的是80年代。90年代以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又进入洪涝灾害时期。
3.冰冻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山区面积广,冬季容易发生冰冻、雪灾。每年的冰冻天气发生时间以12月至次年3月最多,主要发生期为12月至次年2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每年1月至次年2月为最多发生期。长期、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会对油菜、蔬菜等冬季作物造成冻害,尤其是对设施农业危害最大,连续低温、降雪、积雪过多、日照不足等使大棚内温度和透光性降低 ,影响大棚内蔬菜、花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可造成蔬菜温室大棚和食用菌温室倒塌。
4.冰雹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特殊的地形和山区气候,成为冰雹灾害的多发地区。冰雹灾害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冰雹来势猛烈,强度高、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强。冰雹天气最早出现在1月,3月是一年中冰雹日数最多的时期,占冰雹日数的60%,5月以后几乎不会再出现。冰雹出现最多的时间是15-18时,约占全天冰雹总量的60%,其次是00-04时,约占全天冰雹总量的35%。
2、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服务改善措施
2.1提升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水平
开展多元化、多时效的农用天气、农业年景、作物产量与特色农业产量品质、关键物候期、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等动态化和精准化预报。针对主要农作物播种、施肥、中耕、喷药、灌溉、收获和规模化生产等各种农事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水产养殖针对不同水产类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设施农业针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农业气象条件调控及防灾的需求,多途径发布短、中、长期不同时效的相应的农用天气预报。
2.2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情报质量
在完善现有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全程性、多时效、多目标、定量化的现代农业气象情报业务,包括发展基础情报、专项情报和专题情报等,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2.3推进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
围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保险的需要,做好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渔业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针对不同经济作物与农业设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为农业生产和管理者采取相关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
2.4加强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为了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应该缩短传播过程中使用的时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局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快速传播整合各种传输方式的气象信息平台,增强各种传输方式的传输密度。当发生恶劣天气现象时,应加强24小时值班,及时发布气象灾害信息,以确保气象灾害信息在第一时间有效地传递到每个公众。
2.5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部门要加快强大的气象防灾队伍建设,不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防灾减灾专业教育,提高各专业的灾害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防灾减灾团队。 要不断优化气象防灾减灾队伍的结构,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 此外,要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动员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
2.6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旱涝防御能力。
农业生产的命脉是水利,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建立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对原有的老化工程和新建工程进行整体规划和整改,引导和鼓励农民重视、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做到发生旱灾有水浇、发生洪涝灾害能够排出去,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7提升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局可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多媒体平台,在气象日或汛期来临之前,深入农村,加强气象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要及时启动防灾减灾预案,科学高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8在发生干旱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人工增雨作业。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局要始终坚持重点防御、统一指挥、划定防御区的原则,在干旱、冰雹灾害发生地区和主要农业生产区设置作业点,结合气象监测数据和天气预报,有利于人工增雨、人工除冰雹作业的时机,实施安全有效的人工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2.9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通过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小流域治理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改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3、结语
每年的4-10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而农业灾害往往发生在关键的农业季节,因此,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发展避灾农业势在必行。要实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的灾害意识,既要考虑到防灾,又要落实农业气象防灾措施,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小中,鲁明星。湘西自治州旱灾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11(4).
[2]李玉娟,郭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J].吉林农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