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不确定因素多、护理操作繁杂,加之患者多年龄较大,缺乏自我护理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几率大,使护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识别、评估和处理风险的能力,从而规避风险因素,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1]。我院将护理风险管理纳入对呼吸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本文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于2018年7月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2019年 3~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83为实施后组,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6例,年龄39~81岁,平均(62.57±4.58)岁;选择2017年3~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74为实施前组,其中男性101例,女性73例,年龄41~80岁,平均(63.23±4.6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1)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分析既往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查找文献资料,根据呼吸危重症的病情特点,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包括药物反应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器械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抢救预案等,同时完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均对各种预案及护理流程非常熟悉。(2)强化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专科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熟练掌握呼吸科各种危重症的处理方法、并发症预防等技能,熟练运用呼吸、循环系统、置管等监护方法。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3)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见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好交接班,确保各护理环节无纰漏。每周举行一次总结会,对存在的护理风险、风险事件进行讨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由专人对各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日常风险管理。对患者进行评估,将存在风险因素较多的患者安排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内。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床边加装护栏,病房内妥善放置各种物品;保证地面干燥清洁;定期检修各种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n,%)
2.2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x̄±s)
3讨论
调查发现,呼吸科的护理风险有专业操作不熟练、不遵守操作流程、应急能力不足、抢救设备或药物不熟悉、交叉感染、坠床、管道脱落、风险管理意识不够、患者疾病或心理因素等[2],上述因素均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护理风险管理应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鉴于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性,更应加强风险管理。本组资料中,通过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强化护理培训、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护理中等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后,相关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理质量大大提高,达到了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的效果。与资料报道相似[3,4]。其中风险管理预案、护理流程的制定和完善,使各种护理操作更规范、更标准,减少了盲目性,缩短了救治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差错发生率;通过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其护理技能;落实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专人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整改;将风险管理日常化,与日常护理工作相结合、相渗透,提前最好防范,避免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红泉,黄英华,潘婉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 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138-140.
[2]陈芬娟. 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与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27(18):136-137.
[3]叶艳珍,罗惠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50-951.
[4]王小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 24(2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