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观察
游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游甜,. 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观察[J]. 护理研究杂志,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摘要:
目的: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冠心病患者87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责任制整体护理)43例,B组(常规护理)44例,比较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生活质量比较,A组[(85.73±8.26)分]优于B组[(62.72±8.33)分](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A组[11.63%(5/43)]少于B组[29.55%(13/44)](P<0.05);满意度比较,A组[97.67%(42/43)]高于B组[84.09%(37/44)](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有良好效果,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效果,提高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前言:冠心病是高发性心血管疾病,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人数远超1千万,呈现具有个体聚集性特点,患者渐趋年轻化。冠心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病死风险,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病死率更高。常规护理模式侧重于功能性护理,护理影响具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围绕患者制定系统化护理方案,全维度分析病情影响因素,对护理执行过程进行责任制管理,加强病情宏观管理,促进整体干预,此种护理模式更具完善性[1]。本文从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得到冠心病患者资料中选取87例,说明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87例冠心病患者,A组43例(责任制整体护理),性别:男/女=24/19,年龄(45~79)岁,平均(65.34±6.29)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Ⅰ级17例,Ⅲ级10例,Ⅳ级3例。B组44例(常规护理),性别:男/女=23/21,年龄(46~78)岁,平均(65.32±6.3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Ⅰ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2例。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冠心病确诊;(2)自主意识良好;(3)资料完整;(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血压不稳定;(5)常规沟通受限。

1.2方法

B组行常规护理,常规健康宣教,管理饮食、用药等,指导放松训练和适时适量活动。在此基础上,A组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

A组行责任制整体护理:(1)组建小组:选取高年资护理人员,制定责任包干制度,结合护理人员年资、技能水平、临床护理经验、综合素质等因素,明确护理职责。(2)日常总结前一天护理内容,总结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后续护理中持续优化护理方案。护理风险较高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执行质量。(3)用药管理:明确患者个案禁忌和用药要求,保证规范用药,监控不良反应。(4)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患者和家属正确认知病情,提高依从性,促进家属协同。(5)预见性干预:冠心病用药后加强器官功能监测,预防电解质紊乱,在使用强心剂药物例如洋地黄类药物时,重点防控中毒反应,完善相关药品应急准备、完善应急护理预案。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调查简表》(即SF-36)分析生活质量变化。分为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患者活力、健康变化等方面。SF-36评分、生活质量正相关。

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调查,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猝死、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满意度:管理组自制问卷,满分100分,分数、满意度正相关。(1)评分>90分,优;(2)(81~90)分,良;(3)(71~80)分,中;(4)(0~70)分,差。满意度=[(1)+(2)]÷(本组n)×100.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冠心病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生活质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心血管不良事件、满意度)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干预前,组间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A组SF-36评分>B组(P<0.05)。见表1。

表 1 SF-36评分[分,(x̄±s)]1.png

2.2心血管不良事件

A组发生率(11.63%)<B组(29.55%)(P<0.05)。见表2。

表 2 MACE情况[n,%(n)]1.png

2.3满意度

A组优30例,良12例,中1例,差0例,差评率0.00%(0/43),满意度97.67%(42/43)。B组优15例,良22例,中5例,差2例,差评率4.55%(2/44),满意度84.09%(37/44)。A组差评率(0.00%)<B组(4.55%),A组满意度(97.67%)>B组(84.09%)(P<0.05)。

3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责任划分明确,以责任制管理为基础对患者执行整体护理,此种护理模式系统性较强,管理更加完善。本次研究中,A组护理执行后冠心病患者生理、社会功能有效改善,生理、情感职能发生积极变化。该组健康变化更符合护理执行预期,患者活力显著增强。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评分显示,该组患者精神状态、躯体状态也得到有效改善。本组SF-36评分与B组相比较高,显示A组生活质量积极变化更显著。

心血管不良事件显示,A组未见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病例,B组发生1例心源性猝死与2例心源性休克。总发生率数据显示,A组MACE风险较低,B组相对较高。该数据显示,A组通过高质量护理有效降低了MACE风险。

满意度显示,A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表明A组患者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具有较好适应性,护理评价较高。

综上所述,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加强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效果。较之常规护理,此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产生更高护理成效,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陆艳芳,吴萍华,冯秋婷.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4):2241-22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