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理念概述
新课程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教育教学要按照教育标准和教学体系设置基础性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发展目标的形成;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突出教师成长。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学理念的改革,更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重点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及发展目标,而不再只关注课堂教学结果。第三,重视以学定教。
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必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应以初中生为教学主体,注重课程的主动性、扩展性和发散性,教师需要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由内而外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与教学结合,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真正意义和自身价值。
三、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趋于形式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给予学生亲身实践、自我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形式构建数学模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着重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探索相应知识。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趋于形式化,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与研究。教师强调学生要“讨论、研究”,虽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带动课堂氛围,但是教师过于注重讨论与探究,忽略了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并不清楚学习重点。课堂讨论的内容不仅包含简单的知识点,还包括当堂的重难点。但是现阶段课堂讨论趋于形式化,整体内容比较混杂,这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学生来说,无疑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学习,而且整体学习进度停留于课堂的讨论之中,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情境设计不合理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生活化的角度切入,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但是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生活情境的引入,导致教学过程偏离教学主旨,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随着课堂导入环节需要大量的情境创设,后期教学节奏被迫加快,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降低。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数学课堂融入新课程理念
思想的改变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教育工作亦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体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但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并不符合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将新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法宝。在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数学教师应明确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兴趣会有利于展开深层次教学活动,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合起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组织合作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揭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互相帮助,体会分享的快乐,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快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消化相应的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具体来讲,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任务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使学生有更高的参与感,增强其自信心。
(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知识往往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需要思考如何以直观的方法展示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经典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中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使学生深入浅出、直观明了地掌握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高效转化,强化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新课程理念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且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且生动,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十分重要,有效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弱,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因此,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成为主要内容,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能够积极地向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进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基本知识,更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结语
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尤其在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合作学习,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玉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126-127.
[2] 刘彩萍.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33):57-58.
[3] 何举康.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科学咨询,2021(01):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