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多数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这样的应试教育倒逼着教师偏重知识的讲授,加之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教师对于学生知识应用层面的能力要求也就不那么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等都不会注重知识应用层面的能力提升,从而导致众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很强,应用能力几乎没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从教育理念层面进行调整,还需要从实际教育中进行知识应用的相关指导。
一、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
第一,在生活情境图片、视频中引出数学课题。图片和视频类素材适用于创设贴合实际的生活化数学情境,教师在具体运用时,应当提炼出数学课程中的生活要素,考查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中有没有相关的场景和事件,然后在互联网素材库中搜集下载对应的情境图片和小视频等资料,利用投屏工具展示给学生,同时设置生活化问题:同学们,情境图和小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或接触过吗?情境资料反映出哪些数学规律?学生观看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资料后,生活经验储备迅速开启,能交流探讨其中潜藏的数学知识和规律,教师在接到学生探讨反馈后就可以顺势揭示数学新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场景,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
第二,在数学教学中穿插数学史知识。数学史是极其优质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资源,在培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上引导效果卓越,教师在具体应用时,应当根据数学教学流程,合理穿插数学史知识。如学生在认识一项新的数学定理或概念时,教师可以在云课堂资料库中搜索相关数学史料,也可以直接使用教材中恰当的数学史阅读文本,出示给学生后,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形式的数学史料,或详细阅读教材给出的数学史内容,然后提问:同学们,研习完数学史料后,你知道数学家们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的吗?他们在研究中遭遇了哪些困难?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和悖论?学生通过分析解答教师提问,可以了解到数学定理和概念产生的本源是生活,也会被数学家留心生活、不懈研究的精神所感染,这些对激活学生知识运用意识很有帮助。
二、基于案例讲授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思维
第一,甄选蕴含实际问题的数学案例。这一步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完成,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数学知识输出需要,在云教育平台搜索蕴含实际问题的数学案例,如果案例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以及科技研究等领域知识,教师还应该在互联网中查阅对应的资料,把资料整理好,和数学案例一起容纳到微课件中,落实案例编制和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投屏工具播放案例及其资料微课件,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案例反映出数学知识的哪些运用途径?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是什么?运用已有知识是否可以解决案例问题?学生通过互动交流顺利解答前两个问题,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普遍表示运用现有知识和方法还不能解决,教师不必急于公布答案,要留待下一个步骤由学生自主探析。
第二,引导学生概括案例概念,总结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步,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把数学案例中已知的知识点、概念点罗列到演算纸上,结合之前分析出的实际问题,尝试构建新的数学概念模型。一般情况下,学生此时所构建的概念模型是不够严谨和完善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照对比数学教材,找出自主构建模型和教材概念内容的差异点,使学生的概念模型趋于完整,并借助案例掌握新课概念的实际运用场景。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新课概念模型大家已经构建完毕,现在大家有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的思路了吗?跟随教师启发,各小组学生踊跃提出解题方法,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方法逐一记录在白板屏幕上,并进一步追问各组学生:该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哪个步骤运用到我们刚才概括的新课概念?这两个问题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对答如流。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提出的解题方法代回到案例中,得到案例问题的最终答案,指导各组学生共享答案,确定答案后再集体探讨哪个方法能够最快解决案例问题。
三、开展任务型数学探究,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第一,有效发布任务,使学生明晰数学任务探究重点。在这一步,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形式为学生发布数学探究任务,在微课中介绍任务内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如针对一个图形关系判定任务,教师可以先使用微课展示相关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然后出示一段文本资料,介绍在该定理被发现之前,很多实际问题解决起来非常麻烦,这样学生就能把握数学任务的探究目标和背景。
第二,制订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在这一步,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探究任务的具体类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订任务解决方案。如探究任务是文本形式的,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合作阅读和分析任务题面,把任务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及所求条件提炼出来,把条件关键词和相关数据先记录在演算纸上,然后找到解决任务的对应公式或定理,代入各项条件数据,列出解题式求解即可。如探究任务是图示或图文结合形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数形结合思想,在图示旁标注具体的数值,然后看任务要求的结果是数还是形,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定理和公式,对数形条件进行合理转化,列出任务解决方案求出最终结果,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结语
提高高中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实践上的主动性,不是光靠教师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就能达到的,还要学生们对数学保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创建中,努力汲取相应的知识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充分激发数学知识应用实践的主动性,在有限的高中学习时间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翔翔.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11.
[2]耿名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