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特点
(一)信息来源丰富
调查发现,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已经从单一的书籍、民间专访,发展到微信朋友圈、微博动态及短视频等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就能够抓取到各种新闻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编制成热点新闻。而观众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各种视频软件等获取新闻信息,不管是新闻采编者还是观众,都能够从多个渠道获取新闻热点及新闻信息。
(二)传播方式多样化
传统新闻多数都是通过广播频道、电视台、报纸等传播给大众,这些传统的信息传播除了传播速度较慢以外,还会影响新闻热度及影响力。而基于融媒体的新闻传播,会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等开发多种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以实现传播方式多样化,诸如电脑、手机、移动电视等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载体,而微博、微信、视频APP则是新闻传播平台。
(三)采编制作方式多样化
传统新闻采编方式主要以文字撰写为主,然后借助简单音频及视频资源进行后期处理,通过这种采编方式制作的新闻节目容易使内容失去创新性,也容易使新闻节目失去美感,难以吸引观众。而在融媒体视域下,很多新闻采编者会通过网络了解观众需求,然后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等采编制作新闻节目,并将新闻从简单的文字描述、音频播放扩展到网络短视频等,应用于热点新闻节目、娱乐性新闻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新闻信息需求。
(四)受众需求个性化
融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手机、电脑就能够获取信息,所了解的信息也逐渐多样化,长此以往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慢慢确定自己的个性需求。例如“90后、00后”都习惯在抖音视频、腾讯视频及百度视频上获取新闻信息,因为他们更喜欢短时间的新闻节目,5-10分钟的技术讲解型新闻、2-6分钟的热点新闻视频等,已经实现了不同受众需求个性化。
二、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流程的劣势
(一)时效性差
从新闻时效性层面来看,传统新闻采编需经过较多步骤,采编环节十分繁琐,新闻采编人员要查看编排新闻事件,按照要求完成筛选工作,着眼于选出的事件,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要素,之后派遣栏目组的外勤记者,与新闻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或者来到案发地点了解情况,在结合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取证,将相关资料带回后认真查看、整理。最后将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并提交给相关负责人,使其完成排版工作,并审核这些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审核完毕后发行。整个流程的复杂程度偏高,需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新闻之所以称之为新闻,最显著的特征为“新”。自从我国掀起互联网的发展热潮后,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产生了较大改变,不仅数量更多,而且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从而使传统新闻媒介面临着困境。
(二)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节目时长、版面。近几年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类综艺节目《奔跑吧》《极限挑战》《密室大逃脱》这些均不属于直播,在播出的前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就已经录制完毕,部分网友会将节目的有些内容提前发布在网络中,而且在后期制作环节,为了确保节目可以按时播出,会提前将节目中必要且有趣的片段剪辑好。由此使观众发表有关节目看法的环节缺乏实时性,虽然在某种角度上提出了自身对播出后节目的观点和建议,但由于节目都已经录制完成了,即使观众提出意见,也无法体现在节目中,栏目组和观众之间缺乏实时互动的桥梁,两者的互动十分局限,仅体现在评论阶段,无法和观众真正围绕节目展开深入探讨。
三、再造新闻采编流程的几个关键点
(一)融媒体记者的统一化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融媒体记者队伍的重要性,及时建立该队伍。对于“融媒体记者”,主要遵循融媒体的原则和现代化的理念,以传播终端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写出稿件,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等途径进行发稿,从同一新闻题材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做到不同层级开发。其次,融媒体记者和早期媒体记者的差异性显著,要求其了解如何高效、合理地采集视频、文字、音频等,并对摄像、录音的正确流程、注意事项具有明确认知,还要知晓如何写稿,并按照要求进行照相,掌握快速发送图片、视频等多种技能。
(二)技术平台的集成化
首先,要高度重视“中央厨房”,是指聚集了较多内容、划分内容、内容管控等多元化的技术平台,引导不同类型的媒体以该平台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工作,将自身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分享在该平台上,形成自由分发的局面。其次,将全IP化收录方式作为主要手段,提升了收录汇聚视频新闻的便捷性;无论是记者,还是用户报料,能够以手机为工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上传,扩大了捕捉新闻线索的范围。最后,可以在平台内成片,按照需求分享到台外,为使用者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通过该平台他们不仅可以查看不同素材,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挑选等。
(三) 前端采访与后期编辑的结合
在对新闻采编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必须以融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以融媒体记者所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组成前端采访部,其次借助当前平台为基础,通过其所掌握的新闻资源,完成后期的编辑工作。在整个行文采编活动中,怎样保证两个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完成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是确保节目质量的核心。不同的媒体在对同一新闻进行收集与采访时,其收集的内容与其采访的重点可能都有所不同,有的对于新闻的照片较为关注,有的对其事件较为关注,还有的对其事情发生的起因以及其背景较为关注等等。编辑部门在对记者采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与运用时,需视节目效果而定,积极与一线记者之间进行沟通,将所报道事件的内容与重点确定出来,随后借助平台所拥有的资源,对与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人物进行采访,完成对事件信息的进一步收集。
结语
综上,融媒体环境下所提出的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已经成为各级广电传统媒体所青睐的信息采编结构,这种结构对于整个新闻资源、提高平台价值、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平台影响力等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此外,对于优化用户群体,提高社会大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速度、搭建互联网下的新媒体生态等大有裨益。媒体融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物力,新闻采编流程改造也需在其中不断优化与改进。但无论未来怎样变化,新闻的价值与社会地位不会发生变化,城市广电在发展与促进多种媒体融合的整体趋势不会变化,力量不会松懈。
参考文献:
[1]苑鸿飞.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2(03):92-94..
[2]谢莉芳.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探索[J].新闻传播,2021(19):58-59.
[3]铁源.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8):187-188.
[4]周立平.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研究[J].记者摇篮,2021(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