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初中生是国家建设以及长远发展的生力军,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形成以及品德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样的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学除了担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责任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抓住时机,着力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迎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要求,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价值说明
1.1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引入更多的德育方面的内容,能够达到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促使体育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紧密参考学生的爱好情况进行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比如,体育教师需要根据相关课程计划、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到长跑训练活动当中,同时采用计时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了敢于奋斗的品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1.2 加快针对相关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速度,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
得益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不论是初中体育教学,还是德育课程内容,均属于当前主要的课程之一,为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为此,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达到对相关教学资源的科学整合与利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与目标。与此同时,也实现对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拓展,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和教育。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做好对学生的语言引导工作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是学生主要的学习阵地,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将其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紧密融合到一起,使学生们能够从中有所获益。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列队、体操队形训练的时候,便开展了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提升。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能够实现动作的统一化,顺利进行集体活动。对于那些缺少一定自控能力,进行实际训练的时候随便乱动,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介绍军人在部队需要遵守的各项纪律,说明何时该动,何时不可以乱动,以便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学会自觉遵守相关纪律规定[1]。在组织篮球比赛、接力比赛等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由此达到渗透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对于中长跑教学工作来说,基于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奋斗的高尚品质。正式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以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运动场地的布置工作当中,引导学生对相关体育器材设施进行有效保护,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合理运用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与利用德育方面的元素,以便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达到相关规定。
2.2基于集体活动渗透德育
体育学科和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通过集体活动的实施给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拓展了体育德育的实施平台。体育能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摆脱束缚,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当然,也给集体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的推进落实,巧妙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建立集体意识,正确认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个体责任感。例如,队列队形练习这一教学内容具备基础性,同时也是开展集体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先组织热身运动,然后针对队列队形练习的重点以及动作要领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听从口号的重要性。完成知识技巧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练习,以8人为一小组,并在练习完毕之后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更加整齐美观、有精气神。这样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具有集体荣誉感,主动为集体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2.3 以德育教育为基础,调动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师生互动。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秉承新课改的理念,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向学生普及体育精神的伟大,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并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与参与的态度对课程内容以及德育教育进行适时地调整,以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不同的学生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有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能是因为自身对体育的好奇而主动参加的;而也有部分学生对待体育活动非常的消极,这可能是因为其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于是,只能被动性的参与体育活动与训练,如此一来,体育课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时,就要及时的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学习需求的不同,对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为其今后的发展与身心健康奠定一定的基础与条件。
总结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教育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在教学中为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方法,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体育学科就是一门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科,关乎学生的体质健康,更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健康。初中体育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契机,注重德育渗透工作的实施,完善和创新体育德育的策略,拓展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丽萍.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 华夏教师,2018( 27) : 78 - 79.
[2]华玉伟. 德体兼备,快乐成长———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研究[J]. 灌篮,2019( 11) :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