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孙亚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亚玺,. 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摘要:
目的:急诊急救护理中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急诊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抢救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 急诊急救整体护理抢救时间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基金资助: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地点,科室接收患者病情均较为危重,且发病急骤、发展迅速,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诱发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还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所以,为了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开展科学、合理、全面的护理干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可以较好地满足危重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危重症患者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诊,将100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都有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76岁,中位年龄段为(48.9±9.9)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7例,脑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统病症9例,创伤11例,其他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9.4±9.3)岁。心血管疾病18例,脑血管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创伤10例,其他3例。分析对照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无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急救进程提供常规性的急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沿用整体护理形式。护理人员展开分层分组,以达到有效管理,明确职责,安排护理人员完成术前抢救等护理准备工作,如准备抢救床、氧气等抢救设备等。具体操作如下:

(1)急救准备

急救准备主要包括物质与人员,即急救车随时准备好急救物质,主要有担架、药物、各种器械等,注意定时检查和维护各类器械和设备。急救准备对后期救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初步情况。同时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为其安排急救室,依据患者病情轻重与种类分级,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至相应的抢救室内,保证护理工作交接无缝性,为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设置绿色通道,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急救。实行先救治后缴费的制度,以保证接诊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

(2)救治护理

在救治期间,医护人员需保持密切配合。患者入院后,一名以上的医师接诊,准确评估患者的基本病情,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氧疗。抽取患者血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相关项目指标检查。患者入院的15min内需做好各项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心电图等、CT、尿常规等,以便医师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随后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能够预防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在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定手术室是否准备完善,手术中所需要的各类仪器设备是否准备妥当,随后配合医师完成各类抢救工作。在患者入院至开始治疗的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应确保在40min内完成。

(3)护理观察。

在患者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情况,展开抢救治疗。如患者出现脑疝,需立即对患者展开脱水处理,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在救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组患者情绪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部分患者病情而产生悲观、抑郁、失望等多种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情,向患者讲解疾病产生的具体原因,告知患者情绪不良会作用到生理上。

(4)急救后护理

在急救结束后,护理人员还需对各类物品消毒和情节,情节管道类仪器,观察是否有无堵塞、扭曲等情况,固定各类仪器,强化清洁和管理,尽可能降低院内感染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数资料利用百分比表示,并经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需经t原理检验,如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照组要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8.0%、96.0%,数据差异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27.png

讨论

急诊科急诊的患者普遍属于重症者,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护理工作也比较忙。针对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实施整体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结语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性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救治时间,家属对救治满意度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采用整体护理形式,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贤红.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175.

[2]陈萍,范兰舸.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116.

[3]梁铝芳,黄杏子.整体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83-184.

[4]姚美华,刘莉,宋露莎.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1):104-1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