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气象信息的传播发展及宣传策略
​夏梦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夏梦瑾,.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信息的传播发展及宣传策略[J]. 气候变化研究,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7.
摘要:
传统的气象信息传播工作中,传播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方式,而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的方式,让内容传播变得越来越高效深入,在气象信息传播方面,我们也应该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方式,使大众更加及时、深入的了解气象情况变化,获得气象信息与气象科普知识。
关键词: 新媒体气象信息传播宣传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37
基金资助:

引言:

新媒体又被称为数字化媒体,是一种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等电脑、数字电视机、手机等终端系统向群众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化方式,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在传统传媒行业掀起了一轮新的改革化浪潮。气象宣传工作是发展气象事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气象信息的分析整理就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气象情报支撑,因此,媒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格外受到关注,并且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气象宣传工作,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使公众详细而及时的了解到气象信息,它在弘扬气象精神,传播公共气象信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采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气象信息工作的优势

1.1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且开放

依托现代网络科技的兴起,多媒体平台越来越被大众熟知且接受,多媒体平台的发展和演变也非常迅速,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开放化,受众群体越来越多,且层次越来越分明。传统的气象宣传方式是比较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在接收群体的数量上,还是在接收信息的时效上,传统的方式目前来看是相对落后的,而新型媒体平台的加入,可以使大众对宣传的气象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多种媒体平台的运用,也打破了以往只能在主流媒体上,接收到气象信息的局限性。

1.2可以通过大数据多媒体对气象宣传信息进行筛选

在以传统媒介为主要宣传工具的年代,群众对气象知识的认知是比较单一的,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很固化,如果一旦传统渠道传播的信息不准确,大众也无法有效地进行甄别。而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出现,气象信息的传播量越来越大,但与之伴随而来的,也会出现宣传的气象信息质量权威程度不一的问题,这就使得对于信息的有效筛选变得非常重要。而随着受众对信息接收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也对多媒体渠道信息使用方式管理的不断增强,各种新媒体客户端,为了便于大家对于气象信息的使用和过滤,专门设置了时间、类型等关键词,来帮大家进行筛选。这就使大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气象宣传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从而有效提高了传播效率。

1.3多媒体使大众参与传播,从而实现传播大众化

在传统媒体宣传的时代,个人是很难参与宣传之中的,往往缺少渠道来表达个人的观点,而在新媒体数字时代,大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等等,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及时上传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成为信息源和分享者,这就使大众主动参与到了传播中,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传统的无差异的气象信息接收群众,开始慢慢地形成以有相似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的小众群体。而在小众群体中,大家更容易找到互相支持的伙伴,从而促进了需求同一类型气象信息的群体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人们也避免了传统大众传播形态下,人们彼此孤立,缺失沟通的状态。

2.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宣传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是许多气象部门还没有对新媒体在气象宣传工作中的优势,有足够的认识。尽管气象部门出台过一些对多媒体宣传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但很多单位并没有组织专业的人员来负责多媒体的气象宣传工作,大多数气象部门都是由兼职人员对气象信息进行简单整理,对一些主流媒体做的气象宣传报道进行收集转发。二是人员对气象宣传的新闻敏感性不强,在多媒体技能素养方面有待提升。气象宣传工作需要的是既在气象方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又懂新闻宣传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但现在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学大气科学专业的,虽然具备了较为全面且系统的气象知识体系,但对新闻媒介的应用与发展了解并不深入,对相关新闻缺乏敏感性,从而导致工作的开展,不能高效和深入。

3. 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策略

3.1常规类天气预报

大众对常规类的气象信息查询有着较为普遍的需求,而且需要即时更新,这样的需求,可以利用手机安装气象类App,或者登录一些及时更新的天气网站,极用即查,方便快捷。而且App和网站上承载的用户功能也是比较多样的,除了查询天气情况之外,其他与气象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有一些延展。而且一些平台还开通了用户可以自主上传时景天气的功能,还可以按照用户不同的关注点,推送最新天气预警,满足用户日常的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3.2非及时性气象科普内容的传播

非及时性气象知识的科普,是向公众传递一些例如气象知识、天气观察科普、出行提示、灾害的防控方法等内容,这些也是气象科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对这些知识吸收的同时,可能会有很多问题产生,需要答疑解惑,所以要求有互动方式,内容容易理解,可以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吸收知识的精华。目前这类型资讯大部分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渠道进行传播。用户通过关注感兴趣的平台,就可以及时收到相应内容的推送,节省了查找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同样的气候状态下,不同平台联动宣传,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人群的需要。比如微博的粉丝基数大,粉丝喜爱互动,那么就可以对与气象相关的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收获大家的反馈,也提升大家对气象知识的认知。而头条号所发表的文章,由于没有字数限制,就可以更加详细更加全面地进行某一气象知识宣传,从而让读者更细致深入的解读文章,理解气象宣传内容。

3.3重大气象事件利用直播宣传

在特定季节常会出现,例如强降雨、大风、高温、寒潮等重大气象情况,对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等各个方面都会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也与企业的生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对重大气象事件的预警以及跟踪报道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数字科技带来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上直播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常见。网络直播的内容丰富,呈现的情况具有及时性,更新节奏快的特点。运用视频直播,可以让大家随着视频拍摄者的视角进入到事件场景中,洞悉气象情况实时变化,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且针对一些重大气象事件启动现场直播,专家访谈的播放形式,不光丰富了直播的具体内容,也增加了信息宣传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目前,多家媒体机构例如今日头条,搜狐,抖音、网易等媒体客户端,都开通了自己的在线直播渠道,媒体可以申请入驻直播,及时的针对一些重大气象情况,例如台风、洪涝、暴雨等重要灾害事件进行现场的直播报道。让大家对真实的气象情况有更实际的感受。

结语:

想要提升气象知识的宣传效果,一方面是结合气象情报做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让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技术升级,使气象宣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数字新媒体帮助我们在进行气象信息宣传的同时,使受众群体更加及时且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天气情况的变化,而科技场景的应用,使读者更有代入感,也增加了互动性。近几年兴起的短视频、直播、VR、动画特效等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把枯燥的数据,难懂的资讯,变成了人们感兴趣的场景和话题。因此,每一名气象宣传工作者都应该加强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主动提升气象宣传工作和新媒体技术的积极融合,为气象信息宣传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鹤云, 毛琪. 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5(14):38-39.

[2] 段文. 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 新媒体研究, 2016, 2(019):P.50-51.

[3] 刘芳. 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 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5, 000(008):175-175.

[4] 李玉平, 李孟蔚. 创新基层气象科普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C]//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5.

[5] 范秀平, 徐可文, 闫佳逸,等. 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创新分享与思考——以山西省观象台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为例[C]// 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