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黄金时段,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使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为一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树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如何进行,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自身的教学目标能够清晰设置,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当前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明确体育项目,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要适合当前的学生身体素质,对于体操或者单双杠等难度较大的运动,教师需要进行斟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被打击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对体育形成轻松的概念,更好地去接受体育活动。其次,难度也不应该太小,中学生体力较为充沛,所以教师应该让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方面的挑战。最后,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班级的学生,相关的身体素质也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因材施教,这才能使教学成果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因此在进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倾向和体育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研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使其对体育活动产生充足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有效学习。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进行研究,还需要不断地接触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组合的过程中,还要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融入,使体育课堂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内心潜在的运动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三、重视体育心理教学,锻炼学生体育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养和促进身心健康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身心健康是衡量一个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状态的标准,以体育锻炼来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用体育锻炼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初中体育教师在安排的教学内容上,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终身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时要科学指导学生的锻炼。首先要进行热身训练,活动开筋骨,避免受伤。其次,体育项目要形式多样,如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和铅球等,让初中生熟知大部分体育锻炼项目。最后,体育教学内容要涉及体育健康内容,引导初中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四、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手段是将体育理念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必需载体,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也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成效,因此,需充分兼顾学生体育锻炼需求与兴趣爱好的融合,规避盲目性、枯燥性等因素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下滑。首先,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或通过调查、询问等过程,将学生具有参与意愿的体育项目进行集成归类,在运动锻炼中赋予学生的足够自主权与选择权,在选择意向项目的基础上大大提升教育遵循程度,从而形成长期性的体育习惯。基于初中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当教学内容与自身兴趣爱好存在契合点时,接受程度会大幅上升,在参与过程中也鲜少以应付式态度进行敷衍,且更容易从中生成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对于形成正确体育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摒弃以往模式化教学框架,真正将具有现代教学意义的方式方法引进体育课堂,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两个角度认同并构建体育锻炼习惯,甚至还可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度发展,迈入专业门槛内。同时,在师资体系的建设层面,还可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程度,如通过聘请专业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内开展指导工作,来达到优化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学生的运动抵触情绪,借助学生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崇拜、尊敬情绪,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日常锻炼当中,长此以往,便可于无形中形成运动习惯,自觉践行终身体育理念。
四、对课堂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进行突破创新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大都是室外教学,因此室外教学的器材和场地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对课程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更新,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行提高的要求。比如可以经常性的引进新颖的体育器材,像是滑板、轮滑和飞盘等,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也可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球场和体育馆等,而不是简单的在操场上进行。对于体育活动场地的更换和活动器材的更新,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能深层次的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增强对于体育项目的涉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想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需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让体育成为习惯,成为学生调节的渠道,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而推动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邓鹏程.终身体育理念下“体育、艺术2+1项目”中体育项目实施现状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张星高.终身体育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法应用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2):94.
[3]刘生锦阳.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下探索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