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游戏及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与实践的研究
郭锴 唐天辉 徐皓东 孙曼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锴 唐天辉 徐皓东 孙曼 ,. 体能游戏及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与实践的研究[J]. 体育学报,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226.
摘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此,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其中把“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制定为15项主要任务之一。所以积极贯彻落实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体能游戏及训练方式的融入能够丰富体育课堂形式,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实效性。本文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三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9名学生和6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男生41人;女生38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2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可鉴的参考。
关键词: 体能游戏体能训练体育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226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 尤其是中小学,对于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均越发重视。而小学学生体能发展是学生体质水平发展的起点,也是今后掌握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一环。汤如才认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载体,身体素质情况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状况成正比,小学生的精神气质又展现着国家活力,要重视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他认为小学体能训练应以兴趣引导为主,他特别指出教师一定要采取适用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王喜霆在《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教学》中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基础时段,也是培养体育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体能的保证能为后续各年龄段体育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条件。只有以体能为前提和支撑,才能不断发展运动兴趣和实现运动目标。他还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要强调体育课功能的发挥,注意运动强度量度的掌控。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最直接的途径。而体育游戏活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能锻炼, 进而促进其体能发展。

1 研究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体能游戏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学生体能能够有所提升,为小学体能游戏及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实践例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体能游戏及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与实践的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体育教师和三年级抽样学生为例)。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多篇国内外关于体能游戏及训练的书籍杂志,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为本文进行科学性指导,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和体育教师关于体能游戏及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校体育教学中关于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得出差异性结论,并撰写论文。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3.1.1学生和教师对体能训练的了解情况

在被调查的79名学生和6为体育教师中,对体能训练了解的学生共4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8.2%,不了解的学生占41.8%(表1)。能看出学生平时接触体能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其是陌生的。对体能训练了解的教师共5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83.3%(表1)。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知识是有掌握的。

表1  学生和教师对体能训练了解情况的统计1740979997938.png3.1.2学生和教师对开展体能训练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喜欢体能训练的学生占总数的41.7%,不喜欢的17.7%。剩下的40.5%选择的无所谓。83.3%的教师认为开展体能训练势在必行。以上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课上进行体能训练持肯定态度。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喜欢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能训练。

表2  学生和教师对开展体能训练的态度 %

11.png3.1.3学生和教师参与体能游戏及训练的参与度

表3  学生和教师对参与体能训练的参与度 %1740980047967.png表4  学生和教师知道的体能训练方法 %1740980070634.png

通过表3和表4可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三年级学生中有68.4%参加过体能练习;27.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参加过体能练习的学生明显多于没有参加的。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开展过体能练习内容的教师占50%,占总数的一半。学生知道的体能训练的方法0-3种的占13.9%;3-5种的占44.3%;5-10种的占29.1%;10-15种的占12.7%;15种以上的没有,普遍的学生都能够说出5种及以上的体能训练方法,说明在平时的体育课和课外生活中,还是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接触过体能训练。教师能说出10种方法以上的占66.7%,能看出教师是掌握一些体能训练方法的,在平时的课上开展体能训练是有保障的。

3.1.4 体能游戏与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调查

表5  学生对参与体能游戏的调查1740980095798.png

表6  教师对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认识的调查 1740980115587.png

体能游戏是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合作性、竞争性的体能练习。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发展速度、灵敏、柔韧、协调、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最佳时期。从表5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游戏天生喜爱,体能游戏也不例外,喜欢参与体能游戏的占学生总数的84.8%共67人,只有11.4%共9人不喜欢。可以根据学生对游戏的热衷来开展体能训练。由表6可知,了解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教师共4人占66.7%;其中只有1人16.7%是很了解的;有33.3%是不了解此方面知识的。通过阅读文献《敏感期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干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根据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为主线制定实践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状况,并提高体能训练的教学效果4。由此可知,抓住学生敏感期对其进行体能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师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继续钻研。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2%的学生是了解体能练习的,41.8%的学生对体能练习不了解,说明体能练习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是有涉及的,但是普及程度不高。在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83.3%的教师对体能游戏和训练是了解的,体育教师有体能训练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反映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练习是可行、可操作的。

4.1.2 通过调查,有41.7%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喜欢进行体能训练的内容,40.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83.3%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能训练。大部分学生是徘徊不定、不喜欢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让这些无所谓、不喜欢的学生转变观念,从而喜欢上体能训练。

4.1.3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被调查的学生,其中有68.4%的学生在课上进行过体能训练,并且有44.3%能说出3—5种体能训练的动作方法。老师的这项数据是50%的教师在课上采用过体能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66.7%的能说出10种及以上的体能训练的动作方法。反映出学生虽然接触过体能训练的内容,但对体能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涉及体能训练的内容不足,自身的专业性知识也需要继续提升。

4.1.4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体能训练也不例外。通过体能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能训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能训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4.1.5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体育教师对体能训练方面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只限于了解,掌握得不是很全面,专业性不强。通过体能游戏和训练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局限性。

4.2建议

4.2.1 提高体能游戏及训练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占比,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普及健康体能知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4.2.2 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体能游戏及训练的教学设计,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工作,转变学生对体能练习的态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能练习,喜欢上体育。

4.2.3加强中小学体育的理论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对体育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丰富体育教师专业性知识。

4.2.4 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体能游戏的创编和收集工作,梳理和汇集成体能游戏及训练手册,供一线体育教师借鉴。

4.2.5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体能训游戏及练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发办,2019,13号.

[2] 汤如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

[3] 王喜霆.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2.

[4] 乔秀梅.敏感期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干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13,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