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南湖路1号芜湖技师学院、13093622999、郭琪
技工院校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郭琪、芜湖技师学院、241100、
摘要:德育教育会直接关乎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思想,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逐渐引起广大社会的重视。所以如何发挥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重点关注话题。与此同时,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成为当前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继而达到全面发展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体育教育:德育教育:协同发展
由于课程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中逐渐渗透,并且对职业院校教育提出高要求。大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为了提高技工院校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技工院校体育教育地位逐渐提升,深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充分让教师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完善。
一、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意识薄弱
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学生热情协助与配合,尤其是对于篮球、足球等集体性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1]。但是在实际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集体参与感不强,再加上性格孤僻,没有真正体验过集体教育,很难发挥学生主动性。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学生团结意识薄弱,没有与班级学生形成良好沟通关系,甚至在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无关乎其他学生利益,所以在开展高校运动会和集体活动表演时,参与人数较少,只有教师强烈要求学生参与,才有个别学生加入活动,但依旧有许多学生通过各种理由拒绝参加任何比赛活动,明显表现出技工院校学生集体参与意识薄弱问题。
(二)体育道德意识不强
体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基础教学的重要学科,大多数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序开展课堂教学。与此同时,体育课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直接与成绩挂钩,促使体育课程逐渐呈现出丰富教育内容。由于体育属于竞技类学科,通常以竞赛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感和主动性,并与成绩有所关联。在体育竞赛活动中,部分学生为了获取优异成绩,违背游戏规则,如作弊、使用不良药物等,违反了体育教育职业道德,甚至对未来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有悖道德的行为,不仅对学生发展带来不利,也会与教师产生必要联系。例如个别质较低的体育教师,在上课中存在教育偏见,没有真正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诱性语言,迫使学生心理扭曲,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2]。
(三)社会公德缺失
社会公德涉及各方面,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中,重点围绕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文明礼让为主。例如,体育设施属于学校公共财物,当班级课程结束之后,应该将基础设备整理统一存放。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使用学校基础设施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肆意妄为,严重破坏学校教育工具,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德缺失。与此同时,教师讲课过程中注意听讲,不能出现交头接耳行为,按照教师教学要求认真完成体育运动项目和动作,这是每位同学体育课程学习的基础内容。在技工学校中,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尊重教师,再加上基本动作也无法做到规范,经常在上课中打闹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还需学校高度重视。
二、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是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的执行者和引导者。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也要通过教材的挖掘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相关学科基础内容,大大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为了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要求教师在思想上与学生形成统一,具备良好教学观念。从社会角度分析,根据当前学生身体素养和体能实际情况,设计合理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身心素养以及体育精神。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养,有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现代化教学观。其次,主动阅读有关书籍、参与相关教育活动以及德育教育培训活动等,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在实践中自我约束,为学生日后学习树立良好榜样。最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保持热情、积极的教育状态,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利用自身丰富专业知识和扎实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综合素养,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理想化。由此得知,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优势,逐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3]。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根据当前课堂教学需求,以校园为背景,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教师通过各种球类运动、田径项目、体操等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勇于拼搏、集体合作的学习精神,充分体现出纪律性、组织性。例如,在开展篮球和足球集体性体育比赛过程中,对于胜利一方的团队进行物质和口头奖励,帮助他们树立良好学习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对于比赛失败的另一方团队,教师也要不断激励他们,根据当前小组在球场的表现给予表扬,有效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师也要结合当前学生身体情况,合理制定比赛规则,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执行,有效在比赛中培养学生不畏挫折、遵循纪律的良好品质。其次,体育教师根据当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快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好表现出针对性、规划性。例如,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内容和规则,科学制作多样化体育器材,编制各种体育舞,有序开展游戏活动,拉近学生距离,提高集体团结能力,进而在游戏中养成良好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
(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按照当前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拓展和延伸成为点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比如球类项目、趣味性运动会、体育社团训练等,有利于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身体素养,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创设多样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构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信息化教育体系[4]。
总结: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核心素养完善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在技工院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所以,技工院校教师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供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程鹏.核心素养下高校体育课程融合德育教育之策略探析——评《学校体育教学的多维度分析与阐释》[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17.
[2]郑玉霞.大学体育教学效率优化与学校德育管理探索——评《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82.
[3]王平,樊玲.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0):122-123+126.
[4]周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对高校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加营养减肥效果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