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设施老化严重
多数地区的水利工程都已超过20年,有些甚至超过40年,水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同时,一些水利工程的淤积和污染物含量超标,运行管理部门对淤泥、污染物的处置不及时或不彻底,使水库的蓄水量和排水量下降。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成运行数十年,对水利、农业、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但一些水工建筑、机电设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严重、事故多发、能源单耗上升、安全运行率降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黄河河水含沙量大,机组长期运转后,泵体受到冲刷气蚀,导致泵体厚度减小,压力急剧下降,泵体有断裂的风险;中间开口和垫圈台阶处的侵蚀严重;由于泵轴长度已超过使用寿命,出现了多起断轴事故,造成水泵效率下降,不能满足水泵技术指标的要求。二是电机绝缘严重老化、铁心腐蚀严重、硅钢薄板开裂、电动机笼条端部易断裂、定子线圈槽楔松动、线圈绝缘击穿、引线烧断等。
三是由于使用了很多年,大部分变压器都存在着漏油、温升增加等问题。四是配电设备和直流系统内部的元器件老化,使其工作可靠性下降;我国低压配电装置中的大多数是已淘汰的产品,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五是出水阀的密封表面受到了严重的冲刷,阀片产生了沉陷、变形,造成了阀门的返水,从而降低了泵的效率,增加了能耗。六是由于黄河高泥沙的冲刷,以及在停水期间管道中的潮湿气体的氧化腐蚀,工厂的压力钢管和厂后收集管已经不能满足原有的强度要求。七是检修设备陈旧、设备简陋、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
1.2.管理职责不明确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某城市水利项目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较为传统,在项目运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没有清晰的管理责任,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之间相互推诿,而且投入的人力物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二是由于水利项目运营管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方法单一、效益差、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导致水利项目运营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利项目的正常运营。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合理性。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措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定期排查,找出危险源,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规避,提前制定突发事件预防方案,通过构建预防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以甘肃省景电工程为例,其更新改造项目重要施工环节均在冬季,天寒地冻,有效施工期短,工期紧张,特别是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增大,安全防范要求更高,易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为此,项目建设相关处室成立了项目质量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原设计图纸不相符的地方,及时与设计部门主动联系沟通,进行设计变更,确保了工程质量与进度。自施工单位进场开始,就注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施工期间的安全检查和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杜绝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创新管理方式
当前传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需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首先,要明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权责,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管理权责落实到个人,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水利运行的管理质量和效益。其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需投入较多资金,且后期维修过程及管理所需人员较多,仅依靠财政资金无法顺利完成运行管理工作,因此需引进民间资本等,并采取相应的市场经营管理方式,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以人为中心,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十分关键。职业素质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科学的运行和管理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水利项目的运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企业的经理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运用到实践中去。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人才的选拔,以适应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水利项目运营管理的需要,必须加强有关人员的持续培训,以提高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在对农村中小水电项目运行管理机构进行核定的基础上,将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机构与投资运营主体分离,组建专业化的维护保养团队,通过招标确定维修保养单位。
2.4.更新管理理念,加大资金投入
良好的资金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的基础,完善、构建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可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后勤保障,管理部门要拓展水利工程资金投入渠道,避免资金不足对运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率。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首先要加深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充分认识水利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快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及时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
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做好资金监督与管理工作,逐渐完善水利工程监督体系,并聘请专业人员对运行管理资金进行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财政部门也要及时拨放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税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应用的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稳定发展,同时促进运行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2.5.加强工程监理,提高施工质量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考虑,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使监督检查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尽其职,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健全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并对管理细节进行明确,将管理责任划分到个人,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积极条件。同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防洪排涝、抗旱、区域调水、农业灌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金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8):181-182.
[2]赵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水资源浪费成因和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