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但是近些年,伴随我国临床检验技术的提升,早期肝癌检出率逐年攀升,对于早期肝癌患者主要采取介入治疗以促使肝癌病灶坏死,介入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小,但是由于患者肝癌相关知识缺乏,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以提升预后效果[1,2]。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42例早期肝癌介入治疗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患者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1例行延续性护理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在44岁~78岁、平均年龄(60.61±1.44)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分别8例、13例。对照组21例行常规护理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在46岁~77岁、平均年龄(60.60±1.4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分别9例、12例。两组患者相关基础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病理组织活检均确诊为早期原发性肝癌且患者符合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2)本次研究对象获知本次研究目的与干预方案,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患者。(2)排除无智能手机,无法通过手机与护理人员沟通、联系患者。(3)排除研究开展期间中途失访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流程、注意事项,并按照拟定好的手术计划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术中与术后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征的同时遵照医嘱落实临床护理与用药指导。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与患者预约复诊时间。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1)协助患者关注科室微信平台,微信平台由专人进行历,每周开展1次在线答疑,并通过微信每个月对患者开展1次家庭访视,了解患者居家生活状态,并根据患者反馈,对患者用药、饮食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结合积极配合临床诊疗案例,强调患者介入术后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对患者病情控制的重要性。此外,与患者家属沟通,确定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请患者家属落实患者居家用药监督,并对患者负面情绪给予包容与理解。(2)每个月不定期开展电话随访,与患者预约复诊时间的同时引导患者表达情绪,并阐述对疾病预后的看法,对于坚持用药且出院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案例,给予称赞,并嘱患者继续坚持。对于介入术后未达预期治疗目标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分析原因团,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必要时协助患者预约挂号,请其入院接受系统治疗。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价1-3分不满意,4-6分较满意,7-10分十分满意,满意度等于较满意与十分满意例数相加所得合占总受检例数百分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 [x̄±s、n=20]
3讨论
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时将化疗药物注射至肝癌肿瘤供血动脉内,使肝癌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同时对早期肝癌介入治疗认知程度较低,在介入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致使患者术后肝区持续爱你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限制患者预后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刺激患者心理情绪[3]。延续性护理使医院院内护理的一种院外延伸,依托于我国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与患者获得联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为其提供连续性专业护理干预,以提升早期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评价[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综上所述,早期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延续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卫珍,王瑞霞. 延续性护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1,7(25):121-123,126.
[2] 吴玉婵. 延续性护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0):21-22.
[3] 于淑萍.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观察[J]. 健康大视野,2021,12(20):154.
[4] 王哲,张莉,任伟. 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