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专业建设一定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岗位、强调素质、突出能力、贯彻创新的理念和主导思想。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多方需求,坚持市场导向,以育人为本,提供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教学要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向教学模式先进院校学习走访,重新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需求支撑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明确每门会计专业课程的总体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要结合人才培养进行相应调整,要强化技能培养,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实际财务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学习项目,明确每一个学习项目配套的学习目标,设置体现技能培养的学习任务,建立和完善课程学习需要的配套学习资源。专业教师要了解授课对象,认真分析学习者学习情况,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区分学习任务的难易度。通过逐渐强化学习任务,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完成教师预期的专业学习目标。每一个课程学习内容都要做到可实施可检验,配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考核方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习内容也要结合技能、技术升级不断调整变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就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教学的开展,完成课程学习的任务,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每门课程的教学项目设置,是在结合企业实际财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真正体现了工学结合。因而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就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赋予学生一定岗位角色,学生以任务驱动开展课程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作为学习主导,学生按照教师安排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了角色转换,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角。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增强。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配套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比如开展案例讨论、岗位模拟操作、小组任务PK、总结汇报等多种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在活动开展中不断提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业务处理中财务数据敏感度。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形成对会计职业的热爱,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真正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水平。
3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有力保障,有效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课程教学要按照教学项目的内容与需求,建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与改进。在每个教学项目下,都要配套相应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资源,使用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源清单。丰富课程学习资源形式,提供电子教材资源、多媒体资源、文档资源,便于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案例资源进行课中讨论分析、法律规范文件进行指导学习,视频资源可以方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提升。还要开发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活页式教材,提供适合学生技能提升需求的专业教材。结合新技术、新政策变革,随时进行资源更新。结合财经法规、企业税收政策、管理制度变化,进行教学资源的完善与更新。开发便于学习的动画资源,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动态资源加深重点难点的学习印象。设立学习题库,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可以进行课后学习效果的检验,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仿真化实习实训软件,创新订单式基地培养等模式,便于学生真实体验岗位工作任务,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4考评体系建设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就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能力形成与培养的考核,建立全面、科学、完整的考核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考核体系,开展学生自我学习评价、小组综合评价、教师有效评价,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核与评价,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课堂任务清单完成情况、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记录,检查学生日常学习效果,做好记录,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查找学生待改进之处;每个项目结束时要开展阶段性测试,再通过期末综合测试检验学生综合学习效果。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完成程度、准确程度都计入考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试题资源,完成随机测试、自主测试、阶段测试、综合测试,便于预习、复习,全面检验学习效果[7]。考评体系也考查学生任务完成中的职业素养表现、团队合作程度。注重学习任务中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完整的考评体系既考查了职业能力、也检验了职业素质。
5注重素质培养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强调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双提升为培养目标,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树立法律意识,严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挖掘先进模范、大国工匠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毕业生返校园活动,用榜样力量进行积极引导,以优秀毕业生事迹、经验激发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热爱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形成规划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不断进取,树立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岗位竞聘时脱颖而出,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6结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发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重视有效的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技术性人才。作为相关的教师,更要提高教学认识,加强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保证会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李秀霞.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6):49-51.
[2]王丹.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8(21):279-280.
[3]赵丽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1):121-124.
[4]谭永平,何宏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