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在运行中,出现了粥样硬化情况,进而导致此疾病[1]。临床上,并没有方法对此疾病进行治愈,一般只能通过对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对病情的有效控制。针对心律失常,其大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都会发生的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其胸部不适,对其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伤害[2]。对此,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此,本次研究分析了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到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疗养的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与干预组(n=5)。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是严重出血者;②自身存在恶性肿瘤,或者是白血病等情况。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年龄区间66-78岁,均值(72.44±3.21)岁。干预组:年龄为65-77岁,平均年龄(71.52±3.0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此组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重点对心率、 血压等,进行全面监测,同时,还要采取措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时进行清理,消毒病房。此外,还要定时清洗病人的衣物,注意对生活用品的消毒,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干预组
常规护理上给予此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相关操作为:
(1)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要为老年患者,全面介绍有关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知识,掌握此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并且还要与患者之间多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在缓解其焦虑等情绪的同时,减轻心理压力。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依从性,让他们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完成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强化自信心。在健康教育中,还要应用通俗语言,与患者之间积极交流,协助他们完成运动护理等工作,改善血液情况,加强对血栓的预防。
(2)用药护理。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在长时间的服药中,自身的依从性会受到影响,要遵医嘱科学用药,并且还要将用药的重要性,全面讲解给患者。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应用哪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等情况, 若这个时候用药不当,就会加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此,需要将用药剂量、种类和方法,全面告知患者,掌握用药中的注意事项,减少不良反应的反应。
(3)心理干预。一些老年患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会出现消极心理。再加上,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这会影响其心理情况,降低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对此,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心理疏导,耐心与其沟通,为他们讲述冠心病的相关护理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当然,还要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患者家属之间积极沟通,结合家属的心理状态变化,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除了要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给予他们关爱,鼓励其参与康复护理等活动。此外,可以在患者所居住的病房中,多摆放鲜花或者是绿植,或者是播放一些舒缓音乐,减轻心理压力,让其在治疗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4)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钙流失等现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醒病人多吃含蛋白质,或者是高钙等食物,多吃水果,不断降低胆固醇,保证营养的均衡性。
(5)运动指导。在运动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质素,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安全合理的运动方案,不可以空腹,也不能饱腹运动,更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需要以慢走等有氧运动作为基础,最好在清晨进行常规运动。此外,在运行中还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等简单运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
经护理,干预组的整体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x̄±s)]
2.2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临床干预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低于干预组。如表2:
表2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n(x̄±s)]
3 讨论
通过对冠心病的分析,发现其属于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是当前老年群体中的多发病。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出现胸闷、 胸痛等临床症状, 严重情况下的病人还会休克,或是死亡。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年龄比较大,整体抵抗力,自身的耐受力低[3]。对此,需要此类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但大部分病人在长时间用药中,不良反应多,并且症状改善情况差。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但如果应用常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虽然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但整体的护理效果不理想。
然而,综合护理的系统性,可以结合临床经验,或者是患者的综合情况,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然后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提高病人的认知度,强化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再加上,这种护理模式更全面,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心理情况,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可以更加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强化其疾病治疗信心[4]。
同时,饮食方式的应用,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实现对血脂、血压的有效控制,改善心律失常情况。在心理护理中,可以结合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疏导,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此外,通过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患者对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相关知识的全面讲解,强化其认知能力,认识到疾病的来源,了解其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其认知能力,缓解他们的基本症状,提高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钟纾,周璐,黄文.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8):167.
[2]鲍旭.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7.
[3]刘芳芳.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00.
[4]王月琴.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9(0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