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要想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速率。在众多的建筑施工技术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安全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能够提高建筑施工进度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并对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够符合工程建设标准。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征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当项目中的混凝土截面尺寸超过1m时,这种混凝土结构就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来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温度,同时在混凝土建筑过程中应保证完全散热,避免产生大的温差,从而出现裂缝。其次,加强混凝土裂纹处理,防止混凝土受到温度影响产生大面积裂纹。与以往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混凝土浇筑有其独特的特点,在一部分高楼大厦和大型设备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高层建筑的箱形构造的设计工序中,如果能避免伸缩接头出现裂缝,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浇筑,确保浇筑作业的持续性。最后,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注入到混凝土中时,在实际注入过程中会受到水泥水化热释放的影响,如果温度差大的话,混凝土结构会发生严重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热化温度太高
水化热是指混凝土注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上升,表面温度逐渐下降而产生的温度差。混凝土在注入过程中体积大、厚度大,如果施工人员工的施工方法有误,在注入工序中会出现内部温度持续上升,表面温度容易下降。另外,如果厚度增加的话,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就不易挥发,混凝土注入后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就会变大,若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过大,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使用后混凝土表面将会产生裂纹。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混凝土注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过程施工标准,保证混凝土的注入温度,并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注入方法。
(二)混凝土裂缝混
混凝土裂缝是建设项目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裂缝对项目整体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如上所述,水化热温度高的话,混凝土会产生裂纹,但实际上,由于内外温度差过大,混凝土保养不当也会造成收缩或膨胀,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收缩、膨胀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不能在施工后的短时间内维持,所以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过度蒸发,产生裂缝。由于外部温度差过大而产生的裂纹主要是,早晚温度差过大产生的结构裂纹。
(三)混凝土渗水
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经过混合而成,这些材料混合后密度、产地和成分都不同,如果混凝土混合不均匀,很容易导致内部水分挥发较快,由此会有水分进入其中。如果采用分层浇筑或者分段浇筑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出现渗水情况,将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而使用低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将会降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分层浇筑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分层浇筑施工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分层浇筑施工中每一层厚度大约在50厘米,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大型建设项目中,经常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注入方法,通过充分利用分层状注入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从而提升建设项目的质量。分层浇筑一般会分为三种:第一种分段分层,必须严格按照从下到上的标准注入,只有在保证下层品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后续施工。第二种是全面分层,这是一个全面的层环,只有等到初始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第三种是斜面分层,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配合振捣操作,将下层充分注入之后,再缓慢进行注入。在现在的建筑施工中,分层浇筑法是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并且施工流程和工艺已经成熟,不仅可以提高散热速度,还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振动,大幅改善建筑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二)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水
水化热的发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隔热情况,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从而有效解决水泥的热水化问题:首先,施工人员在选择较低导导热的水泥材料时,可以添加部分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的用量,再使用相关技术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温度差可以用三个步骤来解决,一是在注入之前,按顺序放置钢管,并进行填埋;二是在注入过程中,进行均匀连续地搅拌;三是冷却,等到浇筑完成之后,用冷水降温。其次,建筑还可以用防水草帘等方法进行绝热,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冷却速度变慢,内外的温度差变小,把裂缝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振捣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中,振动是非常重要的工序,插入式振捣棒是最常用的工具。振动的插入方法分为垂直或者斜插两种,在振捣过程中需要将插入点均匀错开放置。此外,使用斜插时,倾斜角度必须保持在40°~50°。施工中,需要保持插入的稳定性,保持高速插入和低速抽取的频度,尽可能缩短2层之间的距离。在使上层混凝土振动的情况下,插入振动棒的距离上下约50cm。此外,振动时,振动棒不能直接接触底部和边缘,以免造成模板的松动,影响到振动质量和效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四)后浇带施工
通常,外部因素会影响施工效率。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减少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后浇带施工被广泛使用,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无法避免温度差、应力干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需要仔细处理混凝土的结构,分析各个断面的长度,对混凝土结构等数据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对裂缝进行修复,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建设的后期阶段,需要缓慢注入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各部分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工期一般为40天,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法,相关的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为了便于之后的建设,只有确保接触面清洁、整顿,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尤其是混凝土的接触面凿毛工作,只有确保接触面干净整洁,才能够有利于后续的施工。
四、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建设质量与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紧密相连,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和规模的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还会进一步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和普通的混凝土不同,建设单位要想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相关的结构施工要求,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把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控制要素,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圣.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华东科技:综合,2021(8):0076-0076.
[2]段旭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1(4):20-21.
[3]王璀瑾.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1(3):10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