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不高,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倡导和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大胆尝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科学地应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益处
(一)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增强
体育游戏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除了表现在能够有效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等方面,还体现在有效增强心理素质方面。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可以有效舒缓心理压力,有利于解决心理问题,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实现心理素质的逐渐增强。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发展能力的有效培养
体育运动最基本的核心特点是对抗和竞争,开展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游戏中。这既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竞争的意识,同时在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有效策略
(一)在课前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
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开展体育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进入运动状态,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对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通常是慢跑、定位操等一些较为单调枯燥的项目,而且总是反复进行,这就是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教师如果能够在活动中采取一些活动量较为适合、趣味性较高的奔跑类游戏(如换位跑、蛇形跑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达到了热身的效果,还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让学生热身、玩耍,为课堂高效教学做好准备。如在跑步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配合、躲闪和奔跑能力,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教师可以利用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开展“拉网捕鱼”游戏活动,借助游戏为学生的跑步学习做好准备。“拉网捕鱼”游戏的方法和要点如下:将男生、女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双方猜拳确定“渔民”“鱼”的角色,其中需要三个或多个“渔民”结网捕“鱼”,单个或两个“渔民”抓“鱼”时,“鱼”可以拒捕;“鱼”可以在规定的场地内自由跑动,游到场地外的“鱼”就算是被“渔民”捕到;“鱼筐”设置在场地内的任一角,捕到的“鱼”要在“鱼筐”内,不能再跑动。比赛采用计时法,三局两胜。这样借助带有跑步锻炼性质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进行热身和跑步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在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
教师如果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融入其中,就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游戏的诱惑是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抵挡的,所以把体育活动和游戏结合到一起,一定会呈现出十分美好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对手机游戏十分感兴趣,他们最爱的是闯关类的游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追逐跑、夹球跳接力、篮球运球干扰、跑跳绳的接龙、羽毛球颠球等运动。其中,男生参加篮球、跑步及跳远项目的挑战,女生则参加跳绳、羽毛球项目的挑战。教师将这些项目都设置成1~5关,每关设置成相应的通关个数,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些全员参与的游戏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有了竞争的对手,就会在运动中更加卖力,想要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样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锻炼作用。
(三)以促进师生关系为目的而运用体育游戏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常处于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比较严肃、紧张的。许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局限于学习内容及与其相关的问题。但是,教师过于严厉,师生交流互动不足,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有惧怕、疏远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游戏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还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和工具,借助游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可行性。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捕鱼”游戏活动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并扮演“渔民”的角色,捕捉“小鱼”(学生)。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会很快熟悉游戏规则,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增加了对教师的信任。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及心理都能得到锻炼,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走上社会迎接挑战,不畏困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体育课中让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是每个体育教师的使命和职责。
(四)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而运用体育游戏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无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还是体育游戏组织,都由教师一人决定。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组织的权利,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实,关于体育游戏的组织和设计,由于游戏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组织安排,还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的自律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学生组织篮球比赛时,至少需要六个人参加,这样就给学生的组织能力带来考验,且在打球的过程中还需要很好的配合,需要学生之间具备一定的默契。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组织和设计,让学生决定篮球比赛的时间、规则,决定和谁组队,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才会主动尽心尽力地完成。因此,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爱上了体育活动,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五)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由刚刚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平静状态,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从紧绷的状态放松下来。体育游戏就具有此种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整理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要充分抓住两个特点,即体育游戏要轻松有趣,要让学生放松。这是因为在进行体育活动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较为疲劳,在体育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应该选用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如猜拳踩脚、两人三足等,让学生适度放松,尽量使学生在愉快放松的氛围中结束本节体育课。
三、结语
体育游戏可以改变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有效教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融入其中,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静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2).
[2]曹海峰.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应用体育游戏[J].体育风尚,2018(7).
[3]林波.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