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是农业大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地处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南部,周边与唐县、顺平、清苑、定州、安国等县市相邻。望都县为平原县,西部最高海拔高度56.3m,东南最低海拔高度27.8m。望都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495.4mm,年日照时数2316.8h,年无霜期216.6d。暴雨是望都县汛期主要气象灾害,同时伴随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暴雨造成农田渍涝,影响公众交通出行,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球变暖确实导致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加,有必要对暴雨服务过程作出总结[1]。长期以来,望都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服务工作,切实做好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工作准确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22年7月27日-28日强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由于气象服务工作准确细致,受到政府及公众好评。本文对此次强降水过程气象服务进行梳理,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汛期强降水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一、天气实况
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影响,7月27日-28日,望都县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贾村,达159.8mm,达到大暴雨级别,中韩庄、赵庄、高岭和黑堡等四乡镇降水量大于50mm,达到暴雨级别,县城、固店和寺庄大于37.2mm,为大雨量级。此次降水累计降水量大,有效缓解旱情,有利于玉米等作物生长。贾村等部分乡镇由于降水量大,造成不同程度的农田渍涝,出现田间积水,秋季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二、气象服务过程
2022年7月27日10时14分,按照保定市气象局通知要求,我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望都县气象局全体人员立即进入IV级应急响应状态,带班领导、值班人员等人员全部到岗。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天气的监测。针对此次强降水过程,局领导向望都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27日11时32分,望都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提醒驾驶人员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27日14时30分,带班领导和全体业务人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工作,要求全体人员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各类气象仪器正常运行,扎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随时向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雨情。经会商研判,27日17时望都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单位按照要求,全力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27日23时36分,贾村降水量达100毫米,望都县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提醒交通管理部门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27日23时38分,值班人员电话“叫应”贾村镇,提醒对强降水进行防范。28日03时18分,贾村降水量达148.4毫米,望都县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人员的安全;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洪涝等灾害。28日03时20分,值班人员再次电话“叫应”贾村镇,提醒对强降水进行防范。 28日10时,此次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望都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解除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
在此次强降水气象服务过程中,我局业务人员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提醒公众注意此次天气过程带来的影响,扩大了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受众面。另向各类作物种植大户发布预警信息,共计350余人次,通知各乡镇及县有关单位做好防范预警工作,同时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做好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雨情信息,并及时将天气变化趋势、预警情况、雨情信息在望都防汛抗旱指挥部微信群发布;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发布雨情快报。
三、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强降水过程来临前和降水过程中,望都县气象局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及时向公众发布天气信息,公众提前防范。业务人员密切监测雨情,加强天气会商研判风险,准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最后一公里”,各单位收到气象局预警信息和“叫应”后,按照规定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望都县气象局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及时准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责任落实,提前防范部署,各部门密切合作,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强降水过程造成的损失,受到公众一致好评。
四、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充分利用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气象资料,提高基层气象台站强降水等突发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确保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工作准确顺利开展。提高基层业务人员预报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加强面向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积极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力争气象服务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等.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Cl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第三届研究生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11.
[2] 于佳,秦庆昌,马晓青,等.“7.20”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