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马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坤 ,. 计划行为理论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 体育学报,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312.
摘要: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群体,其体育锻炼状况及体质健康问题引起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关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态度、行为倾向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济南大学生多参与中小强度体育活动项目,但锻炼情况尚未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运动量较少,体育锻炼行为表现较差;另外参与体育锻炼主观表现较好,行为意向、锻炼态度一般,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程度较低,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正向影响体育锻炼,且这些因素间互有相关关系。
关键词: 终身体育计划行为理论体育锻炼
DOI:10.12721/ccn.2023.157312
基金资助:

随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往往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挑剔心理,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员,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可避免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锻炼情况也成为各个高校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随着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大部分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还是仅处在一个及格的阶段。计划行为理论最早源于国外,现已形成较成熟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5个要素[1]。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2]。基于此,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多方面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情况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和高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济南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工具

问卷设计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构成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Ajzen Icek 编写的《计划行为理论量表》,主要包括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4大维度,计分方法为将各个维度分别相加后取平均值;第三部分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的《身体活动等级量表(PARS-3)》,从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方面切入,运动量的计算: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线上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10份,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3.3%。

问卷信度:采用再测法获得克隆巴赫系数为r=0.90, P<0.01,表明具有较高信度,满足本研究需要。

问卷效度:通过KMO巴特利特检验,得KMO值为0.835,巴特利特球检验达到0的显著水平(P<0.01),表明量表有效性较好。

1.3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将资料加以处理,运用SPSS 25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调查发现,济南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多集中于中低强度,占总人数的90.17%,频率集中在每周运动1-5次,占比89.29%,而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多为21-30分钟之间,占比40.53%,分析高校的公体课可有效控制大学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每次半小时。整体运动量呈正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学生处于中等运动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处于中等水平。

表1 大学生体育锻炼描述性统计1741056723169.png2.2大学生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2 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描述性统计1741056749308.png表2可知,大学生的主观规范比较优秀,体育行为意向和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对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水平则较低。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意愿受到个体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制约,它被看作是对个体行为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的前因变量,而行为意愿则直接指向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选择,知觉行为控制则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实际控制情况,并对其是否会主动开展体育锻炼产生影响。

表3 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与体育锻炼相关性分析1741056794818.png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分析(表3),可见,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的相关系数 r为0.61,锻炼态度为0.59,知觉行为控制为0.47,主观规范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系数 r为0.41,均具有显著性差(p<0.01),这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均与行为意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通常都会将自身所想表达的意向、态度和行为控制等多种内外因素考虑在内,并且这些因素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的相关关系。

3结论

大学生多参与中小强度活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能够每周至少运动一次,多数学生能够每次至少锻炼20分钟;但体育锻炼情况并没有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运动量较少,体育锻炼行为表现较差。济南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主观规范方面表现较好,行为意向、锻炼态度一般,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程度较低,此外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与体育锻炼存在正相关关系,影响是正面且积极的,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通常会将自身所感受到的意向、主观态度和自身行为控制等多种内外因素都考虑在内,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强,晏明霞,唐程梦,赖诗敏,宋莎莎,周峻民,杨洋,刘巧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1):41-45.

[2]余保玲,潘雯雯,吴叶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21,43(05):91-95.

[3]李建东.疫情前后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