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海南省琼海潭门渔村的可持续性发展情况,旨在了解该地区渔村的发展模式、资源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该渔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渔村概况
琼海潭门渔村位于中国海南岛的琼海市,地处南海之滨。该渔村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渔村周边是广阔的海域,有着丰富的鱼类、海鲜等海洋生物资源。此外,渔村临近渔场和渔港,交通便利,使渔民能够轻松出海捕捞,并将新鲜的渔获快速运回渔村。渔村依山傍海的地理特点,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风景和生态环境。周围环绕着山脉,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这为渔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渔村还拥有优美的沙滩、碧海蓝天和茂密的海岛植被,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由于渔村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渔业成为了渔村居民的主要职业和经济支柱。渔民以传统的捕捞方式为主,每天出海捕捞各种鱼类和海鲜,将其带回渔村的渔排或养殖池中。这些新鲜的渔获在渔村内销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此外,渔村还将一部分渔获外销,为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收入。琼海潭门渔村凭借其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小型渔村。
三、调研方法和过程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通过与当地渔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渔村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二)调研过程
调研过程中,我首先对潭门渔村的地理环境、渔业资源和渔村发展历史进行了初步了解。然后,与当地渔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捕捞收益、资源压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深入交流,我得以了解到渔村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我也与潭门渔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访谈。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的交流,我了解到了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措施以及政府在渔村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投入。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渔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让我对潭门渔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调研发现
在调研过程中,我对琼海潭门渔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由于过度捕捞和不当的资源管理,渔村的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外,渔村的渔排和养殖池塘也存在着水质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保护渔村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此外,调研中发现渔村的渔业资源利用方式亟待改进。传统的捕捞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渔村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捕捞技术和设备,提高捕捞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渔村还应加强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捕捞技能和意识,避免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的发生。 市场开拓也是渔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调研中发现,渔村存在着市场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要实现渔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渔村可以与相关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合作,发展深加工和品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渔村可以积极开拓电子商务渠道,打通生产与销售的桥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琼海潭门渔村的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利用方式、捕捞技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资源状况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潭门渔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调研情况显示,潭门渔村拥有多样化的鱼类、贝类和海产品资源,如鳖鱼、乌鱼、扇贝等[1]。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渔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模式
潭门渔村的发展模式主要为传统的渔业发展,渔民主要从事传统的渔业捕捞,捕捞的鱼类主要流向海南本地市场。
面临的问题:潭门渔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人口老龄化
1. 渔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渔村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导致渔村劳动力不足。
2. 渔业资源减少: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捕捞收益不稳定。
3. 缺乏市场开发能力:渔村的渔民大多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缺乏市场开发能力,导致渔产品销售渠道有限。
五、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潭门渔村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升其渔业技能,并吸引年轻人回流渔村发展,提高劳动力水平和更新产业模式。
(二)加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严格执行渔业管理政策,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控制捕捞强度,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采取可持续的捕捞方式,保障资源的再生和发展[2]。
(三)推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引导渔民积极参与农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实现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提高渔村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开展有机养殖等尝试:鼓励渔民组织成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加强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此外,可以尝试使用有机养殖技术,提高渔产品的品质,增加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3]
(五)支持农村科技创新和市场信息共享:提供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广先进的捕捞技术和渔业管理经验,提升渔民的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市场信息共享平台,为渔民提供市场信息,提高市场适应能力[4]。
六、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琼海潭门渔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和渔村的相关人士能够重视并采纳这些对策和建议,积极推动潭门渔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只有通过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市场开发、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潭门渔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渔村的支持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渔村本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加强技术培训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潭门渔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地方经济和渔户生计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参考文献
[1]何洪龙, 高懿慧. 四海同渔: 海南省渔业开放发展问题探析[J]. 南方经济, 2018(01):61-63.
[2]王志华. 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J]. 海洋渔业, 2017(05):1-3.
[3]钟宁. 琼海海水养殖的利益与生态冲突[J]. 潭门渔业文化, 2019(06):53-54.
[4]吕学文, 张存林. 影响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 企业经济与管理, 2017(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