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地震发生后人们的生命安全安全。鉴于此,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相比较于普通建筑,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难度更大。短柱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短柱的剪跨比较小、截面较大,遭遇地震的时候,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做好对短柱问题的处理。
1.高层建筑中的短柱问题及短柱判定方法
高层建筑中,层高一定的前提下,采取减小轴压比的方法来提升构件延性的时候,会使柱截面增加,通常情况下,轴压比越小,那么柱截面越大,这就会使剪跨比减小,使得构件延性降低。针对这样的问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中关于轴压比限值方面的要求,柱截面通常较大,结构底部往往会出现短柱。此外,层高较低、使用荷载较大的地下车库、储藏室等,也会出现短柱。短柱延性比较差,受到地震作用影响的时候,容易出现剪切破坏,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正确认识短柱,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短柱延性的提高,增强短柱的抗震性能。
根据《高规》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规定,柱净高H、截面高度h之比H/h≤4为短柱,诸多技术人员是根据这一规定来判定短柱。从力学角度看,剪跨比λ是确定短柱的主要指标,λ=M/V h≤2的柱为短柱。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H/h≤4的柱,不一定λ≤2。按照H/h≤4来判定短柱,主要依据是:第一,λ=M/V h≤2;第二,框架柱反弯点通常情况下靠近柱的中点,考虑到这一条件,取M为0.5VH,那么λ=M/V h=0.5VH/V h=0.5H/h≤2,则H/h≤4。但在高层建筑中,梁、柱线刚度较小,尤其是底部几层柱底嵌固,因此梁对柱的约束弯矩相对较小,反弯点的高度也远远大于柱高的50%,甚至无反弯点。因此,不可按照H/h≤4来对短柱进行判定,而是应该按照λ=M/V h≤2这一力学定义来对短柱进行判定。
当框架柱的反弯点部位不位于柱中点的时候,柱上端截面的弯矩值Mt、下端截面的弯矩值Mb不同,则柱上端截面的剪跨比λt=Mt/V h、下端截面的剪跨比λb=Mb/V h也不同。在判定该框架柱是否为短柱的时候,可取其上、下端截面中剪跨比的较大值。而高层建筑的底部几层,框架住的反弯点通常比较偏上,即Mt<Mb。此时,可按照Hn/h≤2/yn来判定框架柱是否为短柱。Hn为n层柱的净高;yn为n层柱的反弯点高度比,按照几何关系,可得到yn=1/(1+ψ),ψ=Mt/Mb。由于Mt<Mb,因此0≤ψ≤1。该式具有一般性。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点的时候,ψ=1,yn=1/(1+1)=0.5,则Hn/h≤4;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上端截面的时候,ψ=0,yn=1/(1+0)=1,则Hn/h≤2。框架柱无反弯点的时候,可按照λ=M/V h≤2来对短柱进行判定。
2.高层建筑中短柱抗震性能的优化对策
采取上述方法对柱进行判定,如果不是短柱,则抗震设计中可以按照一般抗震要求进行处理;如果是短柱,则抗震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减小短柱的截面、提升短柱的延性与承载力,从而增强短柱的抗震性能。针对短柱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处理:
2.1分体柱
在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之后,短柱的抗剪能力要低于其抗弯能力。地震作用力处于短柱的抗剪能力、抗弯能力之间的时候,短柱的抗弯性尚未得以体现便已被剪力破坏。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人为干预的措施,来使短柱的抗弯强度降低,从而使短柱的抗弯能力稍低于或者是等于抗剪能力,这样的情况下,在遭遇处于短柱抗剪能力、抗弯能力之间的地震作用力的时候,短柱的抗弯性能便可以充分发挥,从而使短柱呈延性破坏。为了降低短柱的抗弯强度,可人为地沿竖向在柱中进行设缝,从而将短柱变成分体柱,其由2~4个柱肢组合而成,并分开对这2~4个柱肢进行配筋。为增强分体柱的初期刚度以及后期耗能能力,可以在这2~4个柱肢间设置连接键,比较常见的连接键包括素混凝土连接键、预应力摩擦阻尼器、预制分隔板、通缝等。采用分体住,实现短柱的抗弯能力的降低、抗剪能力的提升,便能增强短柱的抗震性能。
2.2复合螺旋箍筋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确保框架柱的抗剪能力符合“强剪弱弯”、剪压比限值的要求,同时框架柱柱端的抗弯能力也要符合“强柱弱梁”的要求。只要确保短柱与“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相符,其便不会出现剪切破坏。鉴于此,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针对短柱问题,可采取采用复合螺旋箍筋的方法,来提升短柱的抗剪能力,增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进而实现短柱抗震性能的提升。
2.3钢骨混凝土柱
高层建筑中,为实现短柱抗震性能的提高,可选择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顾名思义便是由钢骨、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柱,钢骨的截面多为十字形、口字形、工字形,可以是直接扎制而成,也可以是用钢板焊接拼制而成,然后再外包混凝土,便形成了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是在钢骨上外包混凝土,相比较于单一的钢结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钢构件局部发生屈曲现象,柱的整体刚度相对较高,提升了钢构件出平面扭转屈曲性能,充分发挥了钢材的强度。同时,钢骨混凝土柱可以有效减少对钢材的使用,仅为钢结构的1/2,因此可有效降低成本。外包混凝土还可以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耐久性能。相比较于钢筋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配置了钢骨,因此大大提高了柱的承载力,减小了柱的截面。同时,钢骨翼缘、箍筋可以有效约束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延性,再加上钢骨本身的塑性,使得短柱的延性得到了明显提升,耗能能力得到了改善。钢骨混凝土柱集合了钢材、混凝土的特点,又有自重轻、截面尺寸小、延性好、经济合理等诸多优势,在高层建筑的下部设置钢骨混凝土柱,可以有效缩小柱的截面,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结语:
综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短柱进行准确判定,并灵活采用分体柱、复合螺旋箍筋、钢骨混凝土柱等来对短柱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陈艺松.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J].河南建材,2020(02):142-143.
[2]邢海滔.浅谈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和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24):157-158.
[3]董吉舒,王乾,袁丽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77.
[4]陈素曼.简议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29):106-107.
[5]冯东.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四川建材,2015,41(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