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牛出败病是牛的养殖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是影响牛肉食品安全与牛产值的重要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牛群大范围死亡,给养牛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牛出败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是畜牧养牛业长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牛出败病的发病机理
牛出败病,是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简称,在医学上被称为牛巴氏杆菌病。其主要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这个菌的形态是两端钝圆中间凸出的一种球状短杆菌,无法形成芽胞,亦不能运动,在干燥的空气中抵抗力弱,只能存活2-3天,但在血液与分泌物中可存活长达6-10天,在腐败的尸体中存活数月,遇到高温立即死亡。由于此菌的特性,常寄生于畜禽的呼吸道和血液中,当牛的养殖过程中给予了不科学的饲料喂养,使牛发生了寒冷、潮湿、疲劳、缺乏营养等导致牛的免疫力低下,此菌便会趁虚而入。先是寄生在牛的口腔中,由于免疫力低下使得巴氏杆菌迅速生长,再经淋巴液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又可通过集聚在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中,如果饲养场所管理不善,极易污染饲料、草垫等地,经由飞沫传播呼吸道又或者消化道从而引发败血症的发生。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节或气温变化较大、阴冷潮湿时极易引发此病。
二、基层畜牧兽医站对牛出败病的诊断分析
牛出败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可通过呼吸道、病牛的粪便、饮用的水源与饲料等,畜牧养牛户某个环节防范不当就极易使牛感染疾病,不仅牛得病还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动物。该病菌的主要特征是发散性强,一旦病牛通过排泄物与分泌物使大量病菌污染饲养场地的饲料与水源,会进一步使得其他牛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尤其,当病牛因牛出败病死亡时,当饲养人员判断不准处理不当时,毒力会扩散于整个牛场,成为当地的流行性疾病,直接导致整个牛群感染与死亡,使养殖户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牛感染牛出败病的主要病原体:牛巴氏杆菌。其潜伏期一般在2-5天,根据该菌的毒力强弱与牛自身抵抗力不同各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牛感染牛巴氏杆菌的症状,主要以高温为主。其分为急性败血症与慢性败血症。急性败血症是突发性的体温升高,不吃草,流眼泪和鼻涕,临死前还会有腹泻、排恶臭的症状,一天就会死亡。慢性败血症多发于水牛,体温升高,不吃草,除此之外还有在头、颈部、胸部的皮下组织迅速水肿的显著特征,部分病牛手指按压时肿胀疼痛,舌头亦高度肿胀,甚至吞咽困难,流清液,临死前呼吸困难,最终腹泻而死[1]。
具体的诊断方法可采取抽样调查的手段,通过采集牛群中的部分对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例如,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养牛户发生牛出败病,畜牧兽医站在对其诊治过程中,首先对牛群的年龄做一个分析。该牛场共有80头牛,其中公牛有41头,母牛有39头,平均年龄大概在1-4岁。其次,结合医疗技术,分别对成年牛与幼牛做血液采集并化验,建立病例档案并开始诊断,通过对牛结核美蓝染色体的检查,发现大量卵圆形色体,从而判断出该牛已患有牛出败病。
三、基层畜牧兽医站对牛出败病的防治措施
(一)加大防疫宣传力度
我国畜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养牛户基本上是个体经营者,综合素质低下,对养殖牛的防疫意识也很淡薄。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养牛户对牛出败症的认识水平,发挥组织优势,定期开展如何预防牛出败病的宣传工作,集聚所有养牛户参与其中,多多宣传牛出败症的危害性,以提高养殖户的认识程度。
(二)健全防疫制度
我国畜牧业中的养牛业,基本上建立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僻其基础设施薄弱,养殖人员对疾病防治工作的认识程度低,且卫生条件很难达到标准。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其防疫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现阶段,主要提升防疫工作的实效性,还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力度,通过制定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切实地应用在牛的实践生产中,并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从而增强对牛出败症的防控力度。
(三)疫苗接种
针对任何动物的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做好免疫防控工作。只有建设了免疫机制,增强牛群对该病菌的抵抗力,当病情发生时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率。一般疫苗注射的时间选在春季与秋季,可以很好的保证其质量。注射对牛巴氏杆菌的灭活疫苗,一头成牛5毫升即可。还应加强牛的饲养管理,选择圈养以及割草喂食的饲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病菌大范围传播。当感染牛出败病时,应立即做好消毒工作[2]。
(四)病牛严格治疗
一旦发现病牛,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手段,避免与其他牛的接触。使用抗菌类的药物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还可将较大剂量的四环素融入葡萄糖氯化钠中进行药物治疗,一日两次。因牛出败病急性死亡率很高,因此应结合牛的实际病情,尽量把控合理用量,以提高病牛的身体抵抗力。
(五)死牛无害化处理
牛出败病最大的传染源就是死牛,死牛中的巴氏杆菌毒性最强。如果处理不当,腐朽的尸体中携带的病菌会通过空气、食物等媒介进行大范围传播,很容易形成爆发性疫情,导致整个牛群死亡。因此,应科学选择处理手段,对动物腐朽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发现死牛后将尸体移出场地,埋入深土,对整个饲养场做好消毒工作,避免腐尸携带的病菌污染空气以及周边环境。携带病菌的牛尸体严禁销售,对周边饲料、水源等环境进行严格消杀处理。
结论:总而言之,牛出败病是牛病中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发生。据此,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加大对牛出败病的宣传力度,提升养殖户的认知水平,加强与农户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做好预防措施,切实地将牛出败病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多杰.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其防控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06):33-34.
[2]凌小英.某规模肉牛场牛出败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J].兽医导刊,2019(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