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致死率高的癌变,近几年的患者死亡率及发病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到我国群众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技术是手术,胸腔镜肺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缩减缩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并大范围或者全面切除病灶。手术作为有创操作,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为此,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非常必要[1]。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设计的内容少,护理手段为病情管理为主。快速康复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理念,自患者的健康角度实施全面护理,发挥快速康复理念的优势,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中指出[2],快速康复护理也能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让患者安全出院。为此,本研究针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接诊的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60例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54-71(62.54±4.32)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52-73(62.87±4.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人员后,护理人员按照护士长布置的任务,定期巡查病房,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配合要点,并通知其手术时间。术后则观察患者体征情况,严密记录术后24h的心率及血压、切口情况,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抗感染类药物,说明术后不同阶段的饮食禁忌。
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第一,术前常规巡查病房,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实施心理疏导,若患者对手术较为担心,护理人员介绍本院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激发患者手术信心。向患者说明术前的禁食及禁水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第二,术后,尽早拔出导尿管,在术后2h拔出,若患者排便异常,具有自主排便能力,则无需配置导尿管。术后胸腔引流在300ml/24h,利用CT或者X线检查患者的肺部情况,评估是否发生肺不张,若胸腔环境无异常则拔出胸部引流管。以VAS量表调查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若调查分值超过5分,则表示疼痛感强烈,按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泵治疗,确保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性。在术后24h后,患者的体征无异常,减少输液量,使输液量控制在1000ml以内,术后48h,患者可饮食流食,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48h指导患者肺康复训练,包括吹气球训练及呼吸训练方法,逐渐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道负担,患者可自行行走后,可在病房慢走或者上下楼梯训练,在各项训练开展时,家属需陪同患者,以免患者发生跌倒等事件。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脓胸。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以x̄±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术后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组间术后康复情况对比(x̄±s)
2.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胸腔镜肺癌手术具有切口小及恢复快的特点,该技术可降低有创伤害,但患者术后依旧可能会发生并发症[3]。为此,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术前护理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手术禁忌事项,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较大。常规护理内容独立、分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本研究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在术后实施引流管理及疼痛管理、康复锻炼等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为此,快速康复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护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伟,郁玲. 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呼吸专项训练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06):802-804+816.
[2]杨智慧,杨慧.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 包头医学,2020,44(04):47-49.
[3]禹玲.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