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应用于小学体育训练中的研究
李朝平 何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朝平 何韬 ,. 体育器材应用于小学体育训练中的研究[J]. 体育学报,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390.
摘要:
小学体育作为小学生全面成长的核心环节,其体育器材的使用对提高训练效果具有至关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关于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较少,因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体育训练用的器材类型及作用,然后分析了体育器材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用措施,旨在为小学体育训练中体育器材的运用给予实际操作建议与指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体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器材小学体育训练应用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390
基金资助:

引言:

体育训练乃提升学生体质及运动技能的关键途径之一,随着时代进步,各校纷纷关注并加强小学体育训练。但尽管教学资源不断增加,体育器材在实践中依然面临众多问题,既制约训练成效与质量,又阻碍小学生潜能发掘及其兴趣培养。所以,下面笔者将深入研究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小学体育训练效率产生借鉴价值。

一、小学体育训练用的器材类型及作用

(一) 球类器材

球类器材(如篮球、排球和足球)是小学体育课最普遍且至关重要的一种类型。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运动技能,还能增强身体协调性与灵敏度。另外,通过这种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体魄得以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学生学会了尊重对手和重视团队合作,这种精神对其日后的成长极为有益。

(二)体操器材

体操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平衡木、单杠与双杠等设备,可助学习者提升柔韧性及协调性。在运用这些器具的过程中,学生需反复调节身体姿态及动作,锻炼空间感知力及平衡感。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提高体操技能,同时也能增强其信心与勇气。另外,在训练中面对挑战与困难并努力突破自我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亦会随之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田径器材

田径器材,如跳高竿、跳远板与铅球等,在小学体育训练中同样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类器材可助力提升学生的速度与力量,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其耐心与毅力。借助田径器材,学生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并提升竞技能力。使用中,学生需持续调整动作,精进技艺,这将逐渐塑造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之更具勇气、刚强,勇于面对未来挑战。

(四)游泳器材

小学阶段,游泳器材(如泳衣、泳镜以及浮板)在体育训练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游泳技能及水上适应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运用游泳器材训练能有效克服对水的恐慌,提升游泳速度并增加持久力。游泳时,学生需紧密结合呼吸协调及动作韵律,这样持续坚持的精神将让学生在应对困境时处变不惊,稳住阵脚,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五)智能训练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已被应用到了小学体育训练中,如电子计步器与智能运动手环等,将此类科技元素融入训练中,能够以精准且科学的方式收集并展示用户的运动数据,以此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另外,还能够实时监控运动状况,使学生能更清晰直观地了解自身运动能力及进展状况[1]

二、体育器材在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规范

在小学体育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守体育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伤害事件发生。1.规范器材使用姿势,不得过度使用。2.器材设计需与学生年龄相匹配,选择合适的器材以避免不良后果。3.按照生产商指南进行器材养护,防止设备故障或破损。4.公平分配器材资源,确保所有人都能使用。将器材放置在适宜的场地环境中,避免不必要的磨损。5.教练员需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学员遵守规则。某些操作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置。6.训练结束时清理和储存器材,保持整洁、卫生和安全。遵守这些规范可提升器材效能,保护学员安全,树立良好的运动理念。

(二)器材的配置问题

体育训练中,器材配置的问题如下:1.应充分满足各类项目及训练内容所需,同时兼顾小学生的特性,契合年龄、体能以及技术能力等因素。2.器材应选用适当新旧度,避免使用过久或破损器材以免发生意外和影响训练效果。3.器材需符合小学生生理特征,以提升训练安全与效率。4.训练场地需与器材相适宜,其规模及特性要契合器材的应用标准,保证训练顺利进行。5.器材应便于操作与掌握,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增强积极性。6.要提供多元化器材,以满足不同项目与训练内容需求,增加训练的趣味与挑战性。7.要针对学生自身差异,配置符合他们的的器材,让所有学生均可在训练中发现适合本人的器材与项目。8.器材存储与管理需妥善处理,方便取用与维护,防止因管理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损耗[2]

三、体育器材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措施

(一)改善器材配置

对于小学的体育训练而言,改善器材配置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体质和技能水平,精选器材。提供多样的器材,如球类、跳绳以及平衡设备等,保障训练的全面性。其次,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器材,确保所有器材均能够达到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接着,要引入极具趣味的器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训练兴趣。同时,保证器材配置可全面培育学生的各运动技能,如速度以及力量和柔韧性等。最后,依据学校资源,合理配置经费,支持器材购置和维护,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培育其自主锻炼习惯。利用这些措施能显著提升体育训练的科学与效率。

(二)拓宽器材资源

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科学应用各种体育器械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尤其重要。这当中,拓宽器材的资源能够助力同学们锻炼肌肉群,增强协调以及灵活度。

实际训练时,要定期更新器材,像弹力带、软壳球以及平衡垫等,可保持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保证其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另外,教练应依据同学们的年级与能力提供个性化指导,引入适合他们的器材和训练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运动组合训练,如融合平衡器材与弹力带进行全身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最后,教练也应让学生独立探索,并布置一些有趣的训练任务,让他们在安全环境下发挥创造力。由此可见,拓宽器材训练注重全身协调,通过制定涵盖多部位的动作,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平衡。总之,拓宽器材资源,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提高其体育技能与体质。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为确保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计划极为关键。第一,要设定明确、具量化的训练目标,包括增强体质、提升运动技能以及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兼顾学生的年龄、体力及个人爱好。选取适合的体育器械,如球类、绳索、平衡垫等,保证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且富有趣味性。

第二,训练过程应由简至繁,适度加大难度,避免过度训练及运动伤害。注重全身锻炼,涵盖力量、耐力、柔韧度及协调能力。训练周期应按周或月划分,合理分配各类训练及休息时间。逐步改善训练强度,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特性,培育学生的基础技能与战术思维。第三,器材的选用需能够和目标技能适应,以提高技能掌握效率。第四,要定期检查并评价学生的训练成果,依据反馈改善训练方案,保证学生在安全且科学的氛围下稳步提升。利用这些措施将助力构建全面高效的体育训练体系,推动学生健康成长[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训练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利用体育器材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科学选配器材,满足不同年龄、体能需求;制定合理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增加难度;拓展器材资源,结合多种器械进行综合训练,全面锻炼各项技能。只有规范使用、注重安全,体育器材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聪,薛瑞博.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4):163-165.

[2]沈璇.体育器材使用训练策略探究[J].文体用 品与科技,2022(19).

[3]胡逸青.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实践与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22):143-1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