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的存栏量大幅提升。但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较多,给养殖业造成不小的损失,甚至会蒙受巨大损失。奶牛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加以介绍。
一、乳房炎。病因乳房外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不净或挤奶延迟等,加上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给微生物感染提供机会,都可导致该病的发生,饲喂高蛋白的牛群易发。症状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乳房红肿热痛,泌乳减少,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延误治疗则转为慢性化脓性炎,多数会造成乳房硬结、萎缩,1个乳区或多个乳区失去泌乳功能,有的可因乳房炎引起乳房狭窄或闭锁,个别还会继发乳房坏疽或患牛死亡。治疗措施:发病初期可进行冷敷,后期可进行2~3次热敷。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的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对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二、肢蹄病。肢蹄病会妨碍奶牛的正常行走,如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导致奶牛瘫痪,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效率。因此,应对牛蹄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定期修蹄、清理脏物,做好牛蹄的日常护理;治疗措施,肢蹄病会影响奶牛的行走,首先要做‘的是定期检查牛蹄,清理牛蹄上的脏物,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牛床一般由木板钉成,应定期检查牛床是否有露头钉,以免刺伤牛蹄,避免牛蹄接触到尖锐物品。另外,地面过于坚硬或光滑会导致牛蹄的不适,极易摔倒。因此,应采用砖制地面。用5 %的甲醛混合5%的硫酸铜液清洗牛蹄,可以有效预防肢蹄病用7%左右的浓碘酊对患病局部每日进行多次涂抹,次日使用20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2克链霉素进行肌注。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将蹄部的坏死部分去除,在经过消毒杀菌后,伤口处用高锰酸钾粉或硫酸铜粉进行涂抹,包扎敷好后10天左右即可治愈。。
三、卵巢囊肿。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卵巢囊肿可能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排卵机能受到破坏有关。卵泡囊肿时,病牛一向发情不正常,发情周期变短,而发情期延长,或者出现持续而强烈的发情现象,母牛极度不安,大声哞叫,食欲减退,频繁排粪排尿,经常追逐或爬跨其他母牛。病牛性情凶恶,有时攻击人畜。直肠检查时,通常可发现卵巢增大,在卵巢上有1个或2个以上的大囊肿,略带波动。黄体囊肿时主要表现是母牛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卵巢体积增大,可摸到带有波动的囊肿。为了鉴别诊断,可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复查,如超过一个发情期以上没有变化,母牛仍不发情,可以确诊。 治疗措施:近年来多采用激素疗法治疗囊肿,效果良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乳牛每次肌肉注射400微克―600微克,每日一次,可连续1次―4次,但总量不得超过3000微克。一般在用后15天―20天内,囊肿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发情排卵。
四、子宫内膜炎
产后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或化脓性炎症,为产后流产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产房卫生差或在粪尿污染的厩床上分娩;临产母牛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度的没有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受胎;重度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内流出大量污红色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宫壁增厚,敏感,收缩反应弱。如子宫内蓄积有渗出物,触之则有波动感。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和促进子宫腔内病理分泌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子宫颈尚未开张,可肌注雌激素制剂促进颈口开张。开张后肌注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液100毫升-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张力,诱导子宫内分泌物排出。也可用0.1%高锰酸钾液、0.02%呋喃西林液、0.02%新洁尔灭液等冲洗子宫。充分冲洗后,子宫腔内灌注青链霉素合剂,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3次-4次。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投入抗生素,且采取全身疗法。
五、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由牛摩拉氏菌引起的,其通过蚊虫来进行传播。由于夏季天气温热潮湿,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蚊虫在夏季的数量也比较多,这就很容易导致牛发生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其中犊牛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眼睛充血、流泪。由于该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发现奶牛出现以上症状,则需要立即将其隔离饲养,并对牛舍进行消毒杀菌,并进行驱除蚊虫。饲养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灭虫、杀菌,从源头上进行把控,避免出现疾病传播的情况,要保证奶牛生长环境的干净整洁。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一定比例的硼酸水对奶牛眼部进行清洗,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还需要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奶牛的情况来确定治疗疗程。
六、瘤胃臌气。奶牛腹部胀大,腹痛不安,不断弯转头来回顾腹部,摇动尾巴,踢腹,时起时卧,不食草料,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流泡沫。病末站立不稳,不断呻吟,最后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重症牛病情发展快,常于数小时内死亡。不让牛到草子田采食草子,不喂有露水的青草、腐败或霉坏了的饲草饲料。由冬春舍饲转为放牧采食青草时,每天先喂给部分稻草,渐渐适应青饲。治疗措施,以排出气体、减轻压力、制止发酵和恢复瘤胃机能为原则。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0毫克。急性臌气,实行瘤胃穿刺放气。轻症将牛牵至斜坡,头向上,横置一光滑木棒于口角中,以绳固定于耳根后,放少许食盐于舌根,并按摩右肋至排气接近正常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