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愈发复杂。在这个环境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运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业财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很多企业展开了对业财融合一体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未来发展拓宽空间。
一、业财融合一体化的概念
业财融合一体化是指,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进行融合统一管理,达到业财信息共享和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1]。通俗的说,业财融合一体化总共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业财融合就是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信息相融合,使得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洽谈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考虑财务工作的要求,反之财务人员在进行核算等工作时,会以业务活动为主线,贯穿财务工作,最终达到为业务活动提供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是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相融合,使得业务流程能够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审核,确保业务的安全性,能够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财务管理作为综合性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而业财融合一体化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从而提高整个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业财融合一体化的重要性
(一)促进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能够在企业制定战略时,为企业提供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未来战略,而业务部门则是企业战略的实施者和落实者,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调整业务方向。而业财融合则是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联系的重要手段,业务部门能够通过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企业的财务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财务部门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业务部门所制定的决策提供指导。通过业财融合企业可以更加高效的实施战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是当前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业财融合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财务部门能够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为企业制定资源配置计划提供更加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方案,同时业务部门也能够通过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合理的规划资源的使用,从而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2]。由此可见,通过业财融合一体化企业能够更加科学的配置资源,使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三)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规避经营风险,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企业能够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财务部门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上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发现和预测潜在的风险,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业务部门也能够通过了解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对风险进行预测,而业财融合则是能够将两个部门从不同方向对风险的预测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也使得企业在风险管理能力上有了质的提升,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风险,提升企业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四)推进数字化转型
业财融合一体化能够帮助财务部门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财务数据自动化采集以及分析归纳,并形成准确可靠的报表。这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与此同时,业务部门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及优化。避免了繁琐流程所带来的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升了业务效率和质量。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数字化手段在无形中推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使得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有所提高,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效益。
三、业财融合一体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联
业财融合一体化与内部控制管理具有深远的联系,首先,业财融合一体化可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企业可以快速收集各项业务活动数据,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信息,并提取财务数据资源,将真实的数据分析结果分享给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这有助于企业相关部门对内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其次,业财融合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之一是提升经营效率与效果,而业财融合管理手段可以评估分析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或业务布局,客观上也可以借助业财融合管理手段进行评估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此外,业财融合还可以为风险评估提供支持,融合多项控制手段,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记录、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绩效考核、财产保护、运营分析、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等。其中预算控制、绩效考核评价、运营分析、风险预警正是业务融合管理内容及功能的充分体现,可借助业财融合管理体系的构建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运营分析及风险预警方面的功能效用,促进企业运营的有效决策、执行的有效监控、运营结果的有效评价和考核。
四、基于业财融合一体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模式
(一)革新内部控制体系
在业财融合一体化模式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并设立层级管理制度,确保重要审核节点能够做到逐级审核[3]。其次,业务流程在进行时需要加设财务审核节点以及业务相关领导审核,避免因业务审核把控不严导致企业出现损失。最后是信息技术方面,由于业财融合一体化需要依托成熟可靠的数字化系统来实现,所以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技术与财务知识都具备的信息团队,以便于在系统使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信息团队的建设也能够根据业务以及财务部门的实际要求来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得效率更上一层楼。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明确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在各项业务活动中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二)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
业财融合从本质上讲是业务与财务活动信息和流程的相融合,因此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极为重要。企业在业财融合一体化模式下需要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与传递。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建立企业部门间信息交流群组等方式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与传递,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顺畅、准确。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利用业务与财务部门所针对的方向不同来收集各领域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能够更好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业财融合一体化模式下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固定时间为各部门下达制定预算的任务,明确未来各部门可能产生的费用金额,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能够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掌控以及精细化的管理,从资源以及成本上为企业降低浪费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四)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在业财融合一体化模式下,企业需要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融合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综合考核,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全面评价和激励。
五、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制定业财融合政策和制度
企业可以通过总结分析往年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业财融合政策与制度,包括明确业财融合的目标原则,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使企业内部运作能够有制度可依。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从信息收集整理到分析和形成有效报表或报告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在制度的保障下有序进行,以便能够确保信息的起始准确和完整性。在信息流程过程中,企业要着重关注同行业的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市场上产品价格和成本趋势,建立行业对标体系保证企业能够紧跟市场脚步。
(二)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企业应当依靠ERP和OA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平台中可以包括业务活动,财务活动以及内部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数据,以便各部门能够直接通过信息平台,取得想要的数据,也更加方便上级部门抓取实时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同时数据共享平台中可以加入分析模块和归纳模块,减少财务工作基础信息录入的工作量和降低错误率。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支持。
(三)优化业务流程
优化流程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那些涉及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流程。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更好的抓住市场机遇,为企业争取最大利润。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督
想要确保业财融合一体化模式下内部控制到各种措施与制度,有效并彻底的执行,企业还需在内部建立稽核部门,稽核部门人员应由各个部门中业务工作熟练的员工组成,对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预警,同时还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一体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制定业才融合相关的科学政策与制度,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督,来确保企业控制管理能够有效落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鲍传炎.解析业财融合一体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新模式[J]. 2020.
[2] 吴翟煜璞.基于业财融合一体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新模式探索[J].时代商家, 2023(8):7-9
[3] 王东旭.探析财务一体化管理中的业财融合与内控管理[J].管理科学研究, 2022, 1(1):10-12.DOI:10.12238/jmsr.v1i1.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