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构建高效课堂,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学情,本校提出“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意在借助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该教学模式中的“3”是指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培养习惯,让学生好学;探索方法(总结规律),让学生会学。本文以此为着手点,提出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策略,力求从生本教育理念出发,推动教学改革。
一、创建优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想学”
中学信息科技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比如借助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实际情况进行质疑,以此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预测,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找出学生在新旧知识相关联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心理,进而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以讲解“逐帧动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以“如何将网络中下载的动画变成一张一张的静态图片?”为课前导入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学生相互讨论、一同分析教材内容以及从网络中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又或者,教师讲解“文件的命名”该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出以下疑问:“我们在外出游玩或是去哪一个商场之前,为明确目的地的位置,我们通常会使用导航,并在导航中了解目的地在哪一条街、哪一条路上,若是两条不同的路都叫一个名字,我们就无法准确找到目的地。但如果是不同的城市,有两条路叫一个名字,好像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对吗?”由此,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文件夹命名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后续详细讲解,以及学生的深入探究与实践,就会再次证明教师的观点,这样一来,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明晰,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1]。
二、养成优秀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好学”
习惯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行为、思想,还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能力、素养与人格,而素养与人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后续成长与发展,而教育的本质正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包括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并且关键在于前三天,这对于习惯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本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抓住“前三天”,为学生开一个好头,继而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习惯养成的意义,建立良好的行为、思维习惯,并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巩固这些优秀习惯,为其优秀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生命、意识、想法的尊重,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想法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认同学生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落实生本教育期间,应将激发学生学习本能视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感知、了解、认同这个世界,进而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提升。
以“用WPS写作”教学为例,当教师完成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后,应说明学生写作期间应注意的重要事项,比如:文档的保存。对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制定一个写作小提醒,每当过去5分钟,就利用教师操作界面为学生设置保存文档的提醒。借助强势的提醒方式,引导学生深刻记忆文档保存的重要性,进而逐步形成保存文档的习惯。在后续“制作简单表格”“编辑工作表”等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延续这种提醒方式,强化学生对保存文档这一习惯的养成。
为培养学生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善于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自我感知,使其建立主动思考的习惯,继而让学生在领悟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层面的逐步提升。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会学”
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成为展示学生知识储存的重要阵地,也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彰显学生思考成果的地方,也只有如此,课堂的氛围才会是灵动的、生动的。相对而言,生本教育更重视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所以,信息科技授课教师也要重视经常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并关注到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身优势特点。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尝试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当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小组之间、小组内部的探讨,让他们在分享、思考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总结思考过程,教师则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等实际情况,总结学习规律或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了解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以“网页制作技巧”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主题任务引导的方式,激发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储备,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梳理网页制作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而后,教师从色彩搭配、页面构图等方面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合理安排相关元素的设计与布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不能过于干涉学生的设计与想法,保障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散,并按照自己的喜好与想法,完成相应的网页设计。一方面促进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生本教育理念在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环节的融合与落实[2]。
结语:生本教育理念与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的融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特有的心理环境,利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目光,强化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标的教学需求,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进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建鹏.“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2(13):5-8.
[2]汤长江.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3):13-14.
吴旭英,女,汉族,籍贯:广东 生于:1982-11,工作单位: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单位省市:广东省肇庆市,单位邮编:526238,职称: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一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