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兽医作为基层畜牧动物养殖预防疫病的关键一环,需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强化对基层畜牧行业的推动。因此基层兽医需要主动教导牧民对动物的简单防治办法,实现对基层畜牧养殖的充分保障。同时国家与地方需要对兽医进行资金支持以及人才只曾,实现对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基层兽医站医疗配备,提升兽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落实基层畜牧动物的基本防治职能。
一、做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高肉质食品的安全性
畜牧业所生产的肉制品及蛋制品最终都会通过市场被送到人们的餐桌上,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基层必须根据动物疫病防控的有关规定,做好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提高肉质品的质量。
(二)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许多动物疫病不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为很多传染病会引发人畜共患的情况,使动物传染病在人群中大量传播,所以,必须要做好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减轻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二、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点
(一)动物疫病防控
在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动物疫病的免疫以及防控工作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防控的重点工作。在动物疫病免疫、防控和管理的后续工作中,需要关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目标和要求。在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之前,还应对当地养殖场、户的养殖环境和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跟踪和调查,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动物疫病防疫管理和预防措施,避免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
(二)动物体检
对养殖场、户饲养的动物要进行定期的免疫抗体监测,全面了解养殖场、户饲养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对于免疫密度达不到要求的,要求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之后应对其进行广泛的疫苗接种,有效疫苗接种后,应定期跟踪抽查接种后的疫苗防疫效果。
(三)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防疫工作质量。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需要及时引进高技术人才,合理配置专业人员,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加强基层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
三、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路径研究
(一)完善防疫制度,强化防疫设施建设
由于我国的畜牧养殖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相关的兽医医疗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政策与制度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畜牧疫病突出的问题,需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及时革新技术与思想,实现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制度的健全发展,并确保基层地区的兽医站具有完善的防疫设施,实现畜牧动物疫病的源头上控制,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一般基层兽医站与医疗区的工作会更加复杂,且要有对基层养殖户交流的话语艺术,要用基层养殖户听懂的语言教会其简单的疫病识别工作,利用对畜牧物的日常饮食、活动发展其出现的问题,将疫病的苗头及时扑灭。
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当给予科学的政策调整,及时进行补贴帮助,并将每年的财政预算留出一部分作为动物疫情防控的专项资金,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与把控,做到防治疫病的专项专用。政府还可以划拨地方基层项目资金,地方可以用来扩大基层动物防疫站的规模并专门搭建基层兽医研究实验室,针对该地区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科学的疫病解决处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降低经济损失,获得疫病的解决办法,提高疫病解决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给予医疗物资支持,配备专业兽医人才
医疗物资一直是基层畜牧动物病防控的难点之一,只有具备较为充足的医疗设备与物资,结合疫病防控的专业兽医技术,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国家要适当的划拨防控医疗物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充分的落实物资补贴,让所有的基层畜牧养殖都能配备较专业的防疫物质,确保畜牧动物生产环境的安全;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来对基层兽医进行职业知道,并对畜牧动物的病原体开展消杀工作,从根源来防止疫病的出现。此外,还需要每天记录动物的成长状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防止出现问题,在出现疫病时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疫病的源头。例如,如果动物感染布氏菌病时,会伴随发生流产和发炎等状况,如果养殖人员能够观察到动物每天的状态,将能够非常容易发现致病的原因,从而更为及时地处理疫病。同时还有许多温度的变化而演变出现的细菌性疾病,养殖人员需要多多观察动物的生活状况,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自身发现疫病先兆的能力。
(三)合理保障养殖区卫生环境,及时消毒清洁
对于动物养殖而言,加强环境的卫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将不仅关系到养殖动物的方便程度,同时在更加干净的环境下生长对于动物而言是一项有利的条件。养殖场的选址需要尽量在开阔干燥且通风情况畅通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为动物的生长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减少动物发生疾病的可能性。此外,还需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位置,如果动物发生疾病,就可以及时对外寻求帮助并且对生病动物进行大批量处理,降低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此外,畜牧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还需要从选种和饲养等方面进行重视,需要做好提前量。因此基层养殖人员除了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清理消毒外,还需要在兽医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所有动物添加抗生素药物的喂养,同时注重食品安全,保证动物不会被有毒的物质造成损害。地方政府还需要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需要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
(四)科学宣传防疫知识,定期开展安全检疫
针对动物所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不仅需要兽医部门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各个养殖户的积极配合,只有通过双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够让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定期上养殖户家中进行专业疫情防控指导,并邀请专家来定期开展讲座,利用广播视频等方式,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同时还需要尽量做好区域之间的畜牧动物联合检查工作,监督该地区做好疫情防控监控设备以及养殖人员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工作。只有降低动物的死亡率,才能够不断提升出生率,推动各个养殖场走向安全性与高产能结合的发展道路。并且还需要基层不断完善杨赤放的防疫规定,落实兽医的政策性补助,减少兽医的后顾之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畜牧养殖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增长快速的当前,人们对于肉制品的需求不仅是数量大,同时对于质量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基层养殖户普遍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接触过专业化的养殖知识,缺少专业人才的指导,面对突发的疫情不能够进行妥善处理,并且也难以对疫情进行精准预防。因此,需要政府不断加强兽医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强化畜牧兽医的人才培训制度,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区域畜牧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颖. 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路径研究[J]. 兽医导刊,2020,(05):154-155.
[2]周玲.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 兽医导刊,2020,(05):162-163.
[3]黄静. 关于如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探讨[J]. 畜禽业,2020,33(0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