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多样化的题材特点,能够生动表达创作者的内在情感和独特感受。在初中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依靠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产生与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学生主体性、情境体验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尤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从实际工作中可发现,教师通过创设诗歌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有机会感受到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元素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诗歌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月夜》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月夜情境,通过描述月光洒在大地上,树叶摇曳,微风拂过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创作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体验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将诗歌中的场景、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在创设诗歌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诗歌创作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诗歌朗诵、诗歌征文比赛、诗歌创作分享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还能够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二、开展活动,拓展视野
在教育活动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与现代诗歌相关的活动,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准备和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韵律。通过朗诵现代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诗歌朗诵比赛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例如在教学《海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作者高尔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领略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积极准备诗歌朗诵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总结会议,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准备和参与比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比赛,学生不仅对诗歌的内涵和韵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素养。另外,举办诗歌创作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优秀诗人的创作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歌作品。此类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品析语言,领悟意境
现代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以便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细致品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其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描绘景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人的创作意图。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的产物。学生在领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诗歌的想象空间,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教学《乡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海峡这边望着那边”,“那边是你,这边是我”。这些关键语句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海峡这边”和“海峡那边”的景象,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诗歌进行改写,如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改为“乡愁是一弯窄窄的河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和意境的深远。此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表达情感等,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表达能力。
四、注重朗读,感受韵律
朗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活化诗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同时,深入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例如,自由朗读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意境。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而配乐朗读是一种更具艺术感的朗读方式,通过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与音乐相互辉映的美感。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增强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同时,配乐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使朗读更富有感染力。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注重朗读、品析语言和开展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海霞.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18):47-49.
[2]周明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