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能够在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基础上,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体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们工作与学习的重要意义。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工作和学业的先决条件,因此,要转变传统上认为体育运动只是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的一种课程,从而使自己完全沉浸于运动之中。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老师们可以从体育健儿勇于拼搏行为中,了解到他们为国家而奋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的思想更加宽广和广阔。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特定的细节还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观念,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更加健康。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密切相关
小学体育教学包括很多形式,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跟德育有关,如田径等耐力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磨炼学生意志力;而篮球、足球这样的球类运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体育教育中所涉及的体育规则如比赛规则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摆正公平比赛的重要性。所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能培养学生品德机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讲文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等。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特定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本班的体育道德规范,像爱护体育器材,学生间相互帮助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细节进行德育,如安排值日生在体育课结束后打扫卫生,整理体育器材并送回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公物的品德。
(二)注重趣味教学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相关德育观念,并且在具体的行动中落实道德观念。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示范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中蕴含的道德原理。
如在游戏性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分组游戏竞技性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协作与竞争意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活动中给他人以帮助。如有的学生缺乏信心,对其进行鼓励与帮助,使其乐于参与集体活动,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要大力表扬,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理。如开展百米赛跑时,有的学生以为在赛跑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这是自己的极限状态了,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潜力可以不断挖掘,通过不懈的努力,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训练,并且引入竞技性游戏,学生积极参与,在此后的短跑竞赛中,学生的跑步成绩发生了变化,成绩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明确了凡事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更好的结果的道理。
(三)通过体育交往帮助学生健全其心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三观塑造的阶段,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变化,如果无法对其作出积极的引导和梳理,可能会让小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产生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影响学生的个人心理成长和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对体育活动而言,那些思想三观并未得到良好塑造的学生可能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没有强烈的积极心参与各种团队合作活动,甚至可能无法与其他学生产生正常的交流与合作,并形成被孤立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采用较为合适且恰当的集体活动来引起这些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与这些较为自卑与敏感的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深刻掌握这些学生对体育课堂以及其他事物的认知与观念,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逐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更加大方得体,能缓解学生在主科学习中面临的压力,对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以身作则
德育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进行德育培训,还需要教师自身利用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个人品德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如果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彰显出个人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就会无意识模仿教师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德育而言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虚心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还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中的表现来为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劣之处进行充分的明确和掌握,还需要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和内容设定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生长特点,利用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游戏活动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也可以参加到这些集体活动中,从而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五)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纪律教育
只有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方能保证运动的正常进行。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和行为进行规范和纪律的训练,比如在课堂上,他们经常表现出散漫、不能很好地服从老师的指令,做到快速整齐地列队。这时,老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和规矩的训练,使他们意识到规则和纪律是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老师要不断培养,使他们体会到规则和纪律的重要。在运动项目中,有很多规则是必须要遵循的,比如在运动项目中,一旦有球员违规,将被取消资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球类竞赛,使同学们进行团队合作,从而为团体赢得荣誉。同学们都有很强烈的团队精神,为了团队的荣誉,在比赛中要记住规则,不要破坏规则,这样的话,他们的表现也会更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遵守纪律,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德育教育。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实行德育教育,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体育教育中,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运动知识,又可以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锡峰,王丽华.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58.
[2]蔡顺达.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