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危害性较高[1];在临床调查后发现,此类疾病典型症状方面,主要表现为:易激惹、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嗜睡、反应迟钝、肢体肌张力改变,甚至呼吸节律不齐、呼吸减慢等,在未能有效控制前提下,会对新生儿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2]。在以上背景下,本次研究活动将抽取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参考,在全面分析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后,总结最终的应用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62例研究对象抽取后,划分组别,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该项操作干预时,临床上可遵循电脑随机法原则,在调查后发现,全部新生儿被明确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时间方面,开始于2022年7月,结束于2023年5月,具体分析如下。对照组:共计31例样本,性别分布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统计后为14例、17例,胎龄调查后,最短时间37周,最长时间40周,计算平均时间后为(38.56±1.09)周;实验组:共计31例样本,性别分布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统计后为15例、16例,胎龄调查后,最短时间37周,最长时间41周,计算平均时间后为(39.09±1.01)周。以上基础资料(性别分布、胎龄)进行测定,在参与本研究活动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具体数据比较结果得出:两个组别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时刻观察新生儿疾病症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对症干预等;
实验组:提供循证护理,主要干预内容有:(1)循证小组。科室护士长负责,抽调工作人员构建护理团队,而后安排培训活动,具体内容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知识、循证护理知识,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整体能力;与此同时,对于现阶段本科室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情况,小组内成员需及时分析,确定护理问题,即: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阶段,如何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循证支持。在循证问题确立后,小组组长需明确分配任务,组织护理人员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而后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3)具体落实。①专科指导: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阶段,对于自身体位,护理人员需协助调整为侧卧状态,并对患儿口鼻腔分泌物时刻观察,确保患儿呼吸通畅性;与此同时,在部分呼吸困难患儿中,临床上可连接氧疗装置,以此来达到减轻疾病症状效果;②情绪安抚:患儿接受高压氧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可通过拥抱方式安抚患儿;与此同时,家属方面,更要加强宣教,该过程中,可围绕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开展,为家属直观化呈现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纠正家属错误认知,提高依从率。
1.3评价指标
1.3.1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干预后,对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展开对比,调查后包括:效果明显级别、效果一般级别、无效级别;
1.3.2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常见表现有:智力异常、肺炎。
1.4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SPSS25.0分析,关于计数资料进行调查,临床上用卡方完成检验,代表形式为(%),在两个组别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测定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界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护理有效性
相较对照组测定数据,实验组关于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有效性(%)
2.2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结果显示:后者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危害性较高,在疾病诱因方面展开调查,临床上总结为:通气障碍、换气障碍、循环障碍、血液组成异常等,一旦发生,对于新生儿来说,极易造成脑损伤或其他脑部病变,进而威胁生命[3]。
本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结果为:后者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实验组低,P<0.05。究其原因在于:面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的开展,针对性较强,该过程中,护理团队构建、加强培训措施,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自我责任感,可提高整体专业水平;与此同时,护理问题确立、查找文献措施,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各项反应,护理人员需时刻观测,并协助患者调整自身体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性,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家属方面的安抚、知识宣教措施,可提高家属配合度,对纠纷事件的预防较好[4]。
总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循证护理的开展有确切效果,显著表现在: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在临床上安全价值高,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晓楠.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 2023, 2(16):190-192.
[2]范红杰,杨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分析——评《新生儿专科护理服务能力与管理指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 40(5):548-548.
[3]孟俊英,林琳,张晓莉.袋鼠式护理结合音乐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及发育指数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 30(12):209-210.
[4]孙巧,洪婷,金志敏,等.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6):3587-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