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
欧国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欧国栋 ,. 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J]. 体育学报,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摘要:
对民间体育的保护,既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保护。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与地方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建设,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边远山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在逐步被人遗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现状及保护策略的研究,为更好地实现该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保护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基金资助:

畲族作为56个民族中的一员,其蓬勃发展的体育文化,对于推动我国的民间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使畲族体育持续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式、新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功能,实现畲族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作为畲族体育的主体载体,对畲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畲族体育文化

畲族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为生存和斗争而进行的丰富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从而创造出了许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舞龙舞中的龙头,前叉马灯;体操项目有一百多种枪,有大小枪。畲族武术传承自祖先,是畲族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是他们自卫、保卫家园的一种传统。

纵观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畲族体育在与汉族体育互相借鉴的同时,虽然无法向外辐射,也无法扩展其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从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畲族体育文化体系,这套体系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因此,保持畲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畲族体育与畲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两者密不可分的基础上。畲族体育作为畲族特有的文化定位和传统,反映了畲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在畲族体育与畲族文化的关系上,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应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畲族体育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是在畲族体育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更不应脱离畲族的实际情况,而应以“民族本体”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 

二、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由各个社区、团体、有时是个人所认为的各种实践,表现,表现,知识和技巧,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所组成的”。具有生活性、民间性和生态性。

(二)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

依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舞蹈,畲族的体育,服饰,语言,畲药,民间等纳入“非遗”范畴的保护。浙江景宁现有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个省级重点项目(3个畲族项目),市级重点项目33个(3个畲族项目),福建畲族(4个项目)有4个国家级项目,9个省级项目(1个畲族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保存、保护与传承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畲族传统体育受到现代体育的冲击,人们对国外体育文化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对本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若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就有可能走向绝种。所以,积极地保护畲族传统体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护措施

(一)加大宣传活动力度

福建畲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生产和思想斗争,创造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这些健身项目历来被畲族民众视为瑰宝,从未向外界公开过,因而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文章认为,要做好畲族这一“活化石”,就是要重视畲族的文献资料、文物和民间文物的保存;保护畲族村的古老民居、古老的历史遗迹;建立了畲族运动文化展示馆,并以此作为基地。通过畲族文化节、畲族农民运动会和“九月九”“三月三”等民间活动,推动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充分调动民众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动畲族民族传统体育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

通过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新闻等媒介对畲族体育进行推广,并通过特别栏目、特别报道等形式,增强畲族群众对畲族体育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其对其的认知与认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利用“互联网+”手段,创建了畲族体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畲族体育活动的专题报道。

(二) 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和培训制度

在开展畲族体育活动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建专门的畲族体育机构,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其进行保护。要积极开展各项有目标的保育工作,真正搞好文物保育工作。与此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机构和个体或群体,要努力培育有关的传人,并创建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要使畲族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在加强畲族民族民间运动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奖罚分明。

根据有关法规,对濒危物种或具有重大发展价值的非遗项目,应及时有效地加以保护。要提高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水平,培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创建培育组织、制作等,以提高传承人的保护水平。

(三)加强对传人的支持

一是要实现畲族民间的保护目的,以继承为主要内容,加强对现代青年的文化普及与技术培训,创新与创新,加强对他们的支持;第二,评价和分类,有系统地投入,对具有自主管理和发展能力的非遗项目,给予相应的补助。以蓝大瑞所在的霞浦县为例,其畲族功夫已处于濒危状态,应该加强对这一区域的投入,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第三就是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人,要给予一定的荣耀,并且给予一定的奖赏,以此来加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继续流传下来。第四,要适时承担起继承的职责,具体表现为:对现存资料的保存、学习、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刻苦研究、参加国外的学术研究等。

(四) 为专家、学者和传人搭建沟通的平台

在畲族体育研究领域,一是加快挖掘畲族体育资源,由于畲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其体育活动多以口头流传,且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因此,这是目前畲族体育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二是,对于畲族运动传承人的理论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许多畲族古代运动项目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把传统与现代化相融合,对部分畲族体育运动进行革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畲族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三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专家数据库”,并制订出实用的“保护计划”;四是,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特别是网际网络,运用动态摄影等方式,尽可能地保存畲族传统运动的特色,并将资料录入资料库,供大家参考与沟通。 

结语:

闽浙畲族在开展闽浙地区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加大对畲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它们可以互相维护,互相促进。带动相关设备,图书,音像,服装,场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需要链条,从而推动畲族传统民间体育的继承与保存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德洪,等.浙西南山区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 方哲红.畲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J].体育学刊,2003(2).

[3] 郭平华.福建畲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研究与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4] 张建平,等.畲族体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