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作为56个民族中的一员,其蓬勃发展的体育文化,对于推动我国的民间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使畲族体育持续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式、新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功能,实现畲族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作为畲族体育的主体载体,对畲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畲族体育文化
畲族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为生存和斗争而进行的丰富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从而创造出了许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舞龙舞中的龙头,前叉马灯;体操项目有一百多种枪,有大小枪。畲族武术传承自祖先,是畲族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是他们自卫、保卫家园的一种传统。
纵观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畲族体育在与汉族体育互相借鉴的同时,虽然无法向外辐射,也无法扩展其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从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畲族体育文化体系,这套体系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因此,保持畲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畲族体育与畲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两者密不可分的基础上。畲族体育作为畲族特有的文化定位和传统,反映了畲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在畲族体育与畲族文化的关系上,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应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畲族体育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是在畲族体育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更不应脱离畲族的实际情况,而应以“民族本体”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
二、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由各个社区、团体、有时是个人所认为的各种实践,表现,表现,知识和技巧,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所组成的”。具有生活性、民间性和生态性。
(二)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
依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舞蹈,畲族的体育,服饰,语言,畲药,民间等纳入“非遗”范畴的保护。浙江景宁现有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个省级重点项目(3个畲族项目),市级重点项目33个(3个畲族项目),福建畲族(4个项目)有4个国家级项目,9个省级项目(1个畲族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保存、保护与传承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畲族传统体育受到现代体育的冲击,人们对国外体育文化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对本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若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就有可能走向绝种。所以,积极地保护畲族传统体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护措施
(一)加大宣传活动力度
福建畲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生产和思想斗争,创造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这些健身项目历来被畲族民众视为瑰宝,从未向外界公开过,因而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文章认为,要做好畲族这一“活化石”,就是要重视畲族的文献资料、文物和民间文物的保存;保护畲族村的古老民居、古老的历史遗迹;建立了畲族运动文化展示馆,并以此作为基地。通过畲族文化节、畲族农民运动会和“九月九”“三月三”等民间活动,推动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充分调动民众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动畲族民族传统体育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
通过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新闻等媒介对畲族体育进行推广,并通过特别栏目、特别报道等形式,增强畲族群众对畲族体育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其对其的认知与认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利用“互联网+”手段,创建了畲族体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畲族体育活动的专题报道。
(二) 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和培训制度
在开展畲族体育活动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建专门的畲族体育机构,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其进行保护。要积极开展各项有目标的保育工作,真正搞好文物保育工作。与此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机构和个体或群体,要努力培育有关的传人,并创建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要使畲族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在加强畲族民族民间运动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奖罚分明。
根据有关法规,对濒危物种或具有重大发展价值的非遗项目,应及时有效地加以保护。要提高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水平,培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创建培育组织、制作等,以提高传承人的保护水平。
(三)加强对传人的支持
一是要实现畲族民间的保护目的,以继承为主要内容,加强对现代青年的文化普及与技术培训,创新与创新,加强对他们的支持;第二,评价和分类,有系统地投入,对具有自主管理和发展能力的非遗项目,给予相应的补助。以蓝大瑞所在的霞浦县为例,其畲族功夫已处于濒危状态,应该加强对这一区域的投入,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第三就是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人,要给予一定的荣耀,并且给予一定的奖赏,以此来加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继续流传下来。第四,要适时承担起继承的职责,具体表现为:对现存资料的保存、学习、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刻苦研究、参加国外的学术研究等。
(四) 为专家、学者和传人搭建沟通的平台
在畲族体育研究领域,一是加快挖掘畲族体育资源,由于畲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其体育活动多以口头流传,且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因此,这是目前畲族体育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二是,对于畲族运动传承人的理论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许多畲族古代运动项目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把传统与现代化相融合,对部分畲族体育运动进行革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畲族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三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专家数据库”,并制订出实用的“保护计划”;四是,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特别是网际网络,运用动态摄影等方式,尽可能地保存畲族传统运动的特色,并将资料录入资料库,供大家参考与沟通。
结语:
闽浙畲族在开展闽浙地区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加大对畲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它们可以互相维护,互相促进。带动相关设备,图书,音像,服装,场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需要链条,从而推动畲族传统民间体育的继承与保存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德洪,等.浙西南山区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 方哲红.畲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J].体育学刊,2003(2).
[3] 郭平华.福建畲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研究与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4] 张建平,等.畲族体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