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大道数生产与采集设备数量直接的矛盾日益凸显,那么如何在规定的采集设备数量情况下,实现生产施工的高效率呢?这是地震小队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保护好采集设备就成为地震队的使命。
2、解决思路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既在施工前就考虑清楚可能导致采集设备损坏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做好施工过程中采集设备的保护工作,通过创新思维,实现采集设备的低损坏;三是做好施工结束后的总结工作,总结在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2.1 三级安全隐患排查法
所谓三级安全隐患排除法是指在出工前根据工区特点、施工环境、外部条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出影响设备安全的安全隐患,然后分析隐患将会对设备造成的后果,按照后果进行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最终根据分析出来的每项安全隐患和级别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管理办法对设备进行保护,努力将设备损失降到最低。三级安全隐患就是将会造成设备丢失、报废的安全隐患划为Ⅰ级;造成设备断点、损坏的安全隐患划为Ⅱ;造成设备指标下降和不合格的安全隐患划为Ⅲ。由于Ⅰ、 Ⅱ级对设备危害较大主要是针对这两级下大力气进行管理制定措施。
2.2 创新创效,做好采集设备保护伞
根据以往采集设备保护经验,研制使用了电源站、交叉站保护架,以及采集站连接拉筋,防止操作过程中的采集设备损坏。针对工区水深流急,交叉线易被拉断的现象,运用抗拉性强的材料缠绕交叉线,降低收线时交叉线的受力,防止了交叉线收放线时的损坏。“三提法”降低交叉站的损坏率:1)平潮提:在水流较小的时候,进行交叉站提取工作,减小了水流对交叉站的冲击。2)旗绳提:在提取交叉站的时候,尽量提取锚绳,避免交叉站直接受力。3)间隔提:相邻的交叉站不准同时提,避免造成交叉站多处受力。摘旗沉绳法,当警戒人员发现流网后,排列值班挂机迅速将排列标志旗摘下使旗子下方与采集设备连接的锚绳沉入海底,使海面上流网无障碍飘过,既解决了流网损坏采集设备的问题,又减少了因工农纠纷停工的风险。
2.3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提高采集设备管理水平
每年施工结束后,组织班组长、生产骨干等进行设备研讨会,针对工区中的采集设备管理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不足,提炼优势,持续提高队伍采集设备管理水平。
3、效果分析
以QDD项目为例。
3.1 首先进行隐患排查
3.2 制定针对性措施
3.3对策实施与效果
通过实施三级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创新采集设备保护方法的实施,在QDD项目施工中较好地保护了采集设备,为QDD项目的优质安全完成提供了有力帮助。
4、结论与认识
(1)继续探讨因外部环境造成的设备损失管理办法。(2)进一步探讨采集设备保护使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使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3)因时、因地合理制定采集设备管理规定。(4)增加施工前岗位练兵力度,使员工更好地掌握采集设备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