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促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提升,更好促进行政管理与政治、经济等协调发展,有必要针对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变革,有效解决机构人员冗余、权责不清以及政府转型困难等问题。
1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背景
1.1 政府行政机构及人员冗余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也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出现了行政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冗余问题,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财政负担[1]。为了保障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行,国家不得不缩减公共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事业建设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的需求。
1.2 行政部门及人员权责不清
一是党政不分。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权力行使过程中,部分部门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将领导意志误认为是政府行政思想方针,党代理政府进行决策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质量的提升。二是权力越位或者缺失。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部分行政管理机构不断重组、拆分,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范围不明确,不同部门以及不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经常出现权力越位或者缺失情况,阻滞了政府职能化进程发展。
1.3 政府转型阻力较大
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不到位情况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作用范围不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应该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并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机制来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市场配置所导致的经济风险。但是部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存在偏差,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存在过度干预情况,弱化了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市场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降低了市场经济发展活力[2]。二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统一由政府机关进行领导,导致两者之间界限不明确,社会公众在享受社会服务时难以确定服务来源。
2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必要性
2.1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政治文明建设高效推进过程中,加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优化调整,更好满足政府深化改革需求。
2.2 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近些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政府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好坏。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将有助于行政管理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节奏进行准确把握,进而采取针对性处理策略。
2.3 积极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在该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国家在持续变革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奏和步调;另一方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对改革自身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阻力和压力。未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将向着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发展,这必然少不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支持。
3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
3.1 提升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对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来说同样如此,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政府行政管理生机和活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升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一是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彻底转变过去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打破固有思想的束缚,与时俱进,融入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基于新环境、新问题和新挑战,探索创新更为有效的工作思路和策略,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能力[3]。二是加强创新教育宣传,将创新融入到政府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宣教让政府行政管理人员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创新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积极主动创新的自觉性,为政府行政管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可以定期召开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创新工作会议,让行政管理人员基于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表关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建议被采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让其真正参与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提升创新的积极性,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明确界定
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确定是政府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界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性。一方面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界定可以促进行政管理理念的变革,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让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全面化和健康化。另一方面在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界定过程中需要对医疗养老领域等进行重点关注,持续优化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积极推动社会民生问题解决,提升人民群众对国家政府的信任程度,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此外,明确界定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有助于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提升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水平,促使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让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能够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避免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保障政府行政管理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3.3 对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整合
政府行政管理组织机构是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载体。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各领域逐渐细化,导致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规模也不断增长,目前很多行政管理部门均开始出现机构和人员冗余情况,降低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为了积极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有必要对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整合,重塑政府行政管理内部秩序。一是重新构建政府行政管理组织系统,对各组织部门职能进行界定,明确权责范围和工作内容,避免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出现混乱和空白,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提高对程序设计的重视程度,针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程序以及实践环节进行优化完善,切实保障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各项职责能够落到实处,显著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实现行政管理人员自身价值最大化,更好发挥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的作用。
3.4 实施渐进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均需要一定的过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主体利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渐稳步推进。一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在适当范围进行优化调整。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战略是我国改革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需要站在我国国情层面进行宏观整体考虑,并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一方面提高对改革创新的关注度,避免因政策连续性缺失影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成效;另一方面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作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并在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过程中基于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此外在整体实施渐进式基础上还应该适当与激进式有机结合,有助于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进程。二是提升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严格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和新问题,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只有创新符合时代特点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才能够显著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更好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针对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成效。
参考文献
[1]任有职.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创新路径选择[J].财富时代,2019(12):105.
[2]叶景升.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要点分析[J].经贸实践,2018(18):271+273.
[3]王之超.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J].经贸实践,2018(0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