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部分地区存在干旱或者是洪涝灾害,不利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加大力度挖掘水利资源信息,推动其信息化发展,不但能够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还能够将水资源转换成为电能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借助于工程施工对于水利资源进行调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重要作用
(一)能够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
现代水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利信息运行和发展难度。为了使水利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提升,必须要对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予以充分关注。当前,我国水利部门较为注重这一工作的开展,并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能够使水利信息化呈现健康、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1]。
(二)可以增强水利信息化规划能力
水力信息化资源整合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较为显著。当前,水利部门较为注重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式下水利业务信息在应用过程中无法高效开展工作、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增强水利信息化规划能力,确保水利资源信息化整合工作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展现出信息化资源的优势,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体系化发展提供保障[2]。
(三)能够达成水利资源共享目标
在新时期,各个生产要素都需要有信息化作为支持。但是,由于信息壁垒的存在导致水力资源信息化整合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利于挖掘水利资源的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对于水利资源进行整合汇总,能够从源头上改善当前水利业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注重水利资源信息化整合,并借助于这一措施,为水利业务系统搜集、汇总、运用、挖掘信息提供支持,确保水利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转。
二、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服务。水利部门是政府服务部门之一,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的水利需求。比如说,要制定防洪措施、确保饮用水处在安全状态下、对于水资源进行监测等。确保社会处在稳定状态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时,要坚持服务原则,高效对于资源进行应用,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3]。
第二,要坚持进行统筹。水利信息化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提升了水利信息化整合以及共享困难程度。因此,在开展水利信息化创新时,需要对于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找出资源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提升统筹规划效率,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共享方案,达成共享目的。除此之外,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要在技术的支持下,由领导进行管理。领导层要充分意识到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价值,对于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充分展现出自身作用。
第三,要坚持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水利行业开展了转型升级,从而确保自身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复杂程度,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较为独立,无法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在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时,必须要确保其是统一的,从而为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4]。
第四,要分清主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并不是短期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期、系统的坚持。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会使运营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出现转变。因此,要分清主次,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开展工作,第一时间解决较为紧急的问题,有序的达成资源整合与共享目标。
三、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应用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其并没有对于信息进行应用能力。并且,由于开展信息共享困难程度较高,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构建数据库,导致其实用性并不理想。在现实运用过程中问题较多。并且,在开展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并没有技术实力较强人员作为保障,这就导致所研发出的水利系统功能较为薄弱,无法发挥最大化作用。因此,在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还有着诸多需要改进之处,需要立足于现状进一步研究发展。
(二)无法连续开展
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涉及范围较大。在开展工程施工时,不同施工环节以及在不同环境下所开展的施工需要面临的问题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发现,在夏季的施工以及在冬季的施工需要考虑的内容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5]。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明确不同环节对于施工的要求,加大力度开展现场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施工的规模较大,多个工程要协调开展,如果存在一些偏差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施工需要运用的技术、资金以及安全性等,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选择恰当的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水利工程现场管理价值。
(三)缺乏完善的设施设备
基础设施设备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现实分析发现,大部分水利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非常关注这一工作的开展。所投入的资金不足,在资金的制约下,相关设施设备数量较少,这并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
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技术路径
不同的水利业务信息化系统对于业务系统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分析相关路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6]。
(一)重新构建数据环境
是否具有稳定的数据环境作为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水平以及水利信息化资源是否能够展现最大化价值。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省份水利部门都构建了性能较为完备的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为数据信息的传输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在数据环境下,数据文件以及不同数据库的作用越发突出,水源管理、水质监测等工作的效果也有所增强,提升了数据的精准程度。
(二)打造主体数据库
主体数据库是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主要媒介,在对于数据进行存储、搜集相关信息、明确标准等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于主体数据库进行构建过程中,需要对于水文情况、洪水发生规律、水情、降雨情况等进行全方面分析,明确不同区域主体数据库的应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重新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数据库,集中对其进行应用,充分展现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优势,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参考[7]。
五、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措施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是新时期水利部门发展的主要任务,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水利事业今后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要对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予以充分关注,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工作:
(一)加大力度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工作
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水利资源信息化共享提供了技术作为保障。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共享工具,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完善水利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打造专门的平台,达成水利资源统一管理这一目标。确保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动态的进行信息传递,通过合作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信息浪费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时,需要考虑其适用性、科学性等内容。
(二)明确水利信息化进一步发展趋势
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积累,一直坚持正确发展[8]。这要求相关人员对于传统的水利信息化思维进行创新,打破僵局,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将水利事业现实情况作为立足点,构建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制度,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确保水利资源信息化整合具有一定的参考,能够更加规范开展。信息资源的时效性比较强,如果所制定的策略并未考虑到信息资源时效性,很难获得发展。因此,必须要及时的对于发展观念进行更新,将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作为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关键内容,确保水利资源信息化整合能够达成预期目标。
(三)对于水利信息化设施设备进行完善
基础设施设备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合理,水利信息化资源在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充分展现出水利信息化资源最大优势。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关注,当前较为常见的水利信息化设施设备有网络设施、通信设施以及软硬件、安全设施等。不同基础设施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从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从而对于要素进行整合,使其具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于水利信息化资源基础设施设备开展动态监测,第一时间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合理的进行处理。
(四)创新水利信息管理模式
在对于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过程中,信息管理模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模式,能够使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更加高效优质的开展。在现有技术支持下,能够构建专门的系统搜集信息资源,并制定适宜的方案,为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并且,水利部门在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过程中,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信息采集的精准程度,并注重不同类型水利资源基础数据整合,从而构建数据库,为数据中心的成立提供支持[9]。
(五)将信息资源规划落实到位
第一,要对于水利信息化资源规划需要达成的目标形成充分认识。考虑到水利资源信息化整合标准,明确信息资源规划包含的内容,并构建专门的模型,展开模拟,直观的分析数据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第二,要制定适宜的方案开展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需要考虑到网络工程、数据库等内容,并有序的进行,从而确保水利资源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可以高效、优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设计共享数据单元。对于业务内容进行辨别,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等,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六)构建安全体系
在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监督体系,从而确保建设符合相关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网络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及时的对于网络进行保护工作,从而防止受到外界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应用的情况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将资金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确保资源整合共享符合相关要求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出现概率。除此之外,还应该打造专门的体系集中开展安全审查工作,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资源整合共享水平。
六、总结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在新时期人们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时,需要制定适宜的措施提升管理能力,确保水利工程处在安全状态下,为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在开展水利工程信息化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无法达成资源共享目标。在这一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分析,明确导致问题出现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确保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可以被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杨鹏,徐靖钧. 长江委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初探及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中的实践[J]. 中国防汛抗旱,2016,26(03)
[2]付静,周维续,曾焱. 水利信息系统运维体制与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 水利信息化,2016(04)
[3]米玛桑珠,张文.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陕西水利,2019(03)
[4]李志杰. 智慧水利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
[5]詹全忠,蔡阳. 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水利信息化,2015(02)
[6]方忠国,杨帆. 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 小水电,2020(01)
[7]周少林. 长江流域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践与思考[N]. 人民长江报,2017-01-07(005)
[8]张磊,李睿,郝博.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水利发展模式设计[J]. 科技风,2017(20)
[9]李永欣. 基于J2EE架构的水资源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