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并予以专业处理,这些护理措施既能够保障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1-2]。专家指出,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面临的风险较多,只有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才能更好的预防风险,降低生命危害。在此背景之下,本次研究选择8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探究早期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观察组男、女分别22例、18例,年龄42~55(48.63±4.33)岁;对照组男、女分别21例、19例,年龄42~54(48.25±4.42)岁。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精神状态正常且痛感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皮肤严重过敏的患者;②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等存在严重运动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脏器病变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遵医嘱24h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予以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饮食管理和环境优化,及时汇报不良情况。
观察组行早期护理:(1)早期并发症预防: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肠内外营养结合,避免肠重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保持监护室的良好通风,避免湿度过高或死角积存细菌。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消毒操作等。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给予患者有效的抑酸治疗,监测患者的胃黏膜状况,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2)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呼吸、肌力、心血管、心理状态等,通过合理的气管插管拔管时机选择、呼吸机撤机的过渡性支持等,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通过早期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步行训练等,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功能。
1.4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记录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代谢并发症发生例数并计算比值,均计入并发症发生率,比值越低则护理安全性越高;②康复效果: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各项时间越短表明患者病情恢复越快,护理效果越理想。
1.5统计学方法
SPSS25.0版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代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n(%)]
2.2康复效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康复效果(x̄±s)
3讨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常常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病情,导致生命体征异常,如呼吸困难、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在治疗中常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如严重感染、创伤等,导致心血管、呼吸、肾脏、神经等多个系统功能出现障碍[3]。
针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早期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在本次试验中,早期护理围绕并发症预防以及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为核心,通过早期护理和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并减少危重患者在ICU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通过早期护理可以帮助危重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呼吸恢复、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等,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减少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生命状态的恢复[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代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行早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并促进其病情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青,李玉翠,徐玉梅.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9):193-195.
[2]杨玉霞,邢娅丽.个体化SBAR护理交接记录单在急诊危重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交接过程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1):159-161.
[3]张园园,高慧,晏菁.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187-188.
[4]张慧.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67-168.
[5]姚定珠,王素倩.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无缝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效果[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0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