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学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根据对学生主体创意的引导,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化为一种积极向上,刻意追求新事物的风格和气质。知识经济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教学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文化,才能适应计算机发展的需要。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一般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其绝大多数会将一些基础的文化课给忽略掉,在这个基础上会影响学生综合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且在中职院校当中,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学生也特别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实践使用的过程当中非常强,而且专业性较为明显的课程也是这样的。同时,中职院校里的学生也较为重视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所以中职院计算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应当严格按照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将相关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院校当中的计算机老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以外,还应当让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计算机科学是能够带领整个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提起兴趣,能够以最大的兴趣融入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如果学生在毕业以后参加社会当中的工作,肯定会到一线的生产岗位当中进行工作。所以老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的增强学生对相关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融入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讲解的内容较为落后
随着目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身边当中所有的事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能够仔细的观察的话,可以发现个别机房当中的计算机依然采用许多年以前的系统,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当中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也跟不上目前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化。其中对于计算机的就是内容来说,就会显得特别落后,由此以来就会反映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些中职院校当中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学校认为中职的学生对计算机来说运用并不多,所以学与不学影响都不大,然而当学生真正的步入社会进行工作以后,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类型的工作岗位,然而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的工具就是计算机,所以应当确保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才可以更好的将中职院校创建这门课程的意义给展现出来。
(二)计算机学习情况的检验方法,缺少相应的合理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对学生考核计算机知识的方式只局限于笔试的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成果,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教学生是否掌握该学科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全面的展示出来,因为计算机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都是实践,并不是在书本上进行纸上谈兵。其次一方面,加之学校当中的笔试考试形式是在考试的前期,那些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的学生就可以极为容易的获得更高的分数,这时就会给老师们营造一种学生都已经学会的假象,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完全的掌握。然而计算机这门学科在书中所表达的知识点跟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出入,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很难检验出学生对这门学科动手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拥有兴趣就一定会学好,所以中职院校的老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在初级阶段就应当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如此一来才可以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积极主动的研究计算机知识点。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有趣,也能提高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会融入一些小游戏的过程,因为游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性,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向更加有价值的方向进行拓展,例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当中。如果对计算机编程非常感兴趣,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项内容的时候,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方便学生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并发挥出想象能力,提高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老师还应当将每个学习小组当中的优势进行最大化,如此一来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以满足岗位技能的更新发展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而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是中职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有真正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建立一种开放型、综合型、创造型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特点和智力发展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和结构,建立和谐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使学生的智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能把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直接感染给学生,能够最有效地启迪学生创新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教学参与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探索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老师的启迪下,学习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
(二)积极地带领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当中,是否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中职院校那个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极强的引导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产生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如此一来,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比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大篇幅的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的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直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于学生主动的思考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应当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采用情景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可以方便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了解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方便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结语
随着目前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运用,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慢慢渗透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然而,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时间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严格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计算机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都能充满活力,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也为老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耿民.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08):115-117.
[2]曲艳.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03):146-148.
[3].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2021:632-634.
[4]周福东.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1(19):174-175.
[5]妥维成.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