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
白玉生 王志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玉生 王志军,. 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J]. 国际科技论坛,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35.
摘要:
近年来,随着核电运行时间不断累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的情况下,核电投入成本却上升很快。因此,研究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DOI:10.12721/ccn.2022.157135
基金资助:

1核电项目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核电运行时间不断累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的情况下,核电的投入成本却上升很快,导致成本控制面临以下问题:(1)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为保证电厂安全稳定运行,采购了较大数量的备件,导致库存积压较大,成本上升加大。(2)设备专业性高,替代性较差,大量设备无法采用其他品牌型号产品替代,升级换代时只能采用原供应商指定型号,导致备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存在垄断现象,相关费用逐年上涨。

2 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探索

从核电厂运营、参与市场竞争及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设备管理真正目的和最终目标应是在确保核安全前提下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性,实现电站利润增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关注运维阶段的设备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对设备从设计选型到退役报废的各阶段开展有效管理,使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成本得到控制。按照以上认识,建立了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保证核安全和可靠性前提下,以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最低投入产出比(如式(1)所示)作为设备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分析评价设备全寿命周期各环节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查找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最优平衡,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最佳经济效益。对于核电厂而言,投入是指设备全寿命周期涉及到的总成本,包括选型、采购、运行维护、备件仓储、退役报废等各阶段总投入费用;产出是指设备投入在线运行后正常工作的总年限。

截图1741225669.png(1)

3 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3.1 选型阶段

在设备选型阶段,设计和选型方案中对设备投入成本的要求通常不是设计单位考虑的重点,而设备管理工程师一般并不直接参与建设项目或改造项目的设备选型等审查,有些情况下即使参与审查,其审查重点也仅针对技术层面,审查倾向于保守观点和高技术要求,对于经济性的考虑较少。因此,有必要设立设备管理工程师参与设备设计选型方案审查相关流程,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避免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使后期可能产生的成本维持在可控范围。该阶段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根据以往相关设备的维护经验和技术资料等对拟选型设备后期的维护成本进行对比评估。(2)拟选型设备应尽量选用电厂已在用的设备型号,减少后续投用设备的种类,保持设备类型的统一,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设备后续维护、备件仓储以及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成本。

3.2 采购阶段

在采购阶段,设备管理理念的贯彻对设备后续各阶段的投入成本也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需要充分重视。经验表明,设备采购投运后备件及技术服务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外,本研究还积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管理实践:(1)采购集中化管理:核电厂一般都是多机组运行管理模式,不同机组在用的设备存在很多通用性设备,其采购流程之前均由各机组对应的维修部门分别提报,并没有考虑设备在机组之间的通用性问题,重复性采购现象较多。为此,推出了采购集中化管理,改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并实施消缺类设备的立项采购,整个流程职责明确,设备需求准确合理,避免了重复性采购。(2)优化采购流程和采购模式:采购周期的控制对于采购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和采购模式,显著缩短了采购周期。在采购流程方面,减少不必要的审批节点,提升需求提报和立项申请的信息化程度,有效减少了人工核算量,大幅提高了采购效率;在采购模式方面,积极尝试方便快捷的采购模式,如打包采购、联合采购、框架协议等模式,减少询价、澄清、合同签订等商务环节,从而大大缩短采购周期。

3.3 运行维护阶段

本文在参考引用 RCM、AP913 等方法理论基础上,开展了以下管理实践:(1)基于设备关建度分级,构建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以状态监测为主要任务,重点管理关键敏感设备为总体要求的管理体系;以此为核心,制定了数字化仪控设备分级导则、核电项目维修管理实施大纲和关键敏感设备状态监督大纲;在此框架下,编制了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程序、维修风险分析管理程序、定期试验管理程序、工控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等多项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最终根据各项管理要求,按照不同的设备类型,参考厂家提供的设备技术文件,编写了一系列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设备大修及日常维修技术程序,构成了管理体系的基础。(2)传统的核电项目维修往往以周期性维修为主要维修策略,这种维修策略偏于保守,从实际检修经验来看,实施周期性维修确实存在过度维修的问题,过度维修并没有提高设备可靠性,相反可能降低设备可靠性。按照上述管理体系,采取了“以状态监测为主要手段,进行必要的定期维护和更换,依靠定期试验消除隐蔽性故障,合理选择纠正性维修,将技术改造作为必要补充”的维修策略。同时,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维修任务还根据设备修前修后状态和维修经验反馈等进行评估优化和动态调整,使维修策略更为合理有效,维修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3.4 备件仓储阶段

仓储库存积压严重,就会给电厂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备件管理和仓储阶段也应围绕设备管理理念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全面合理推动备件需求提报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库存压降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电站的库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对此,本研究建立了“储备定额+必换件”模式的仪控备件管理体系,开展了物资 BOM 数据管理、备件分类管理、储备定额管理和必换件管理等研究和实践。

3.5 退役报废阶段

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退役报废阶段,应着重关注设备回收再利用,尽可能挖掘利用设备的剩余价值,最大程度降低设备退役报废产生的损失。以下是对该阶段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的实践:(1)建立健全设备退役报废管理制度和流程,全面深入甄别退役设备是否具有剩余价值,对于有剩余价值的设备应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对于性能下降的设备,可考虑在允许的条件环境下降级使用;对于部件损坏的设备,具备修复条件的可结合设备关键度、经济性因素等考虑修后再利用,无法修复的可考虑将完好的部件进行回收利用。按照以上策略,本研究利用具备剩余价值的退役设备,搭建了多套以培训和诊断测试为主要功能的离线仪控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在人员培训、备件测试、故障诊断、模拟试验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让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发挥出了全新的价值,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益。(2)对于价格昂贵、电厂自身又不具备修复能力的设备,加强与厂家交流合作,在权衡经济性前提下对设备开展返厂维修。对于机组装机量较大的设备,实施返厂维修比购买新设备能够节省可观的成本费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述应用实践在保证设备可靠性、降低设备成本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体现了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具有普遍适用性。今后也将继续注重吸收行业实践经验和先进思路方法,不断完善管理理念,持续优化设备管理体系,以使其更好地推广实践和应用服务于电厂运营,不断提高核电厂安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征,李力芳.基于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分析[J]. 经济师,2021(04):280-281.

[2] 王琴.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21,28(01):174-175.

[3] 黄威.基于核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7):230-2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