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措施分析
约尔妮萨·伊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约尔妮萨·伊敏,.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措施分析[J]. 当代畜牧兽医,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摘要:
农村散养鸡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喜爱,鸡疫病的发生对散养鸡有不利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造成散养鸡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雏鸡质量不高、群防效果差、疫情防范意识低、疫苗应用不到位等,为降低散养鸡疫病发生概率,提高养殖收益,防治散养鸡疫病需要防疫站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加强科学饲养、提高防范意识、适当进行药物治疗等。
关键词: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基金资助:

前言:目前,有不少农村养殖户实行散养鸡,养殖模式相对粗放,且鸡群数量和规模较大。但在散养鸡养殖过程中,相关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这对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相关疫病防治工作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实现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的目的“。

1农村散养鸡疫病发生的原因

1.1雏鸡质量不高

雏鸡质量对整体养殖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强治理。农村散养鸡的雏鸡培育比较粗放,雏鸡质量得不到保障。雏鸡质量不高会导致散养鸡免疫力低下,不利于疫病防治。通常情况,疫病爆发最容易遭到感染的是雏鸡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鸡,雏鸡质量不高,对散养鸡的整体存活率有严重影响。

1.2疾病防治难以达到群防群治

一般情况下,散养鸡以成群的方式饲养,且散养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广,该养殖方式对鸡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利影响。农村内散养鸡的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散养鸡群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一旦鸡群中有患病鸡,那么散养鸡群中将会爆发大规模疫病。无法做到有效隔离和辨别病鸡,是疾病防治难以达到群防群治的主要原因。另外,散养鸡群的活动能力比较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难以捕捉到病鸡,对有效治疗具有不利影响。

1.3疫病防范意识不强

疫病防范意识不强,没有进行科学养殖,散养鸡发生疾病的概率相应提高,对整体养殖工作具有不利影响。开展养殖工作的人员以农村住户为主,没有经过疫病防治培训,养殖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疫病防治意识,对该工作抱有消极态度。且部分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疫病防治技巧,在疫病发生时不能及时展开有效治疗,致使部分散养鸡因治疗不及时发生死亡,对散养鸡的数量造成一定损失,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散养鸡全部死亡。

1.4疫苗应用不到位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疫病防治手段,但部分散养鸡群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最终导致散养鸡免疫力低下,进而爆发大规模疫病。另外,散养鸡运动能力强,对接种工作具有不利影响,容易发生部分散养鸡二次接种,部分散养鸡没有得到接种现象。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具有时效性,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后需要进行二次强化,以此保证疫苗的有效性,没有按时进行疫苗强化接种会导致散养鸡疫苗失效,相应提升患病的概率。

2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措施

2.1农村兽医站要充分发挥职能

农村兽医站是农村地区家禽、牲畜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的主要力量,对农村养殖业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散养鸡的养殖质量。兽医站要对农村内所有散养鸡住户进行登记,定期检查所有散养鸡的健康状况,向养殖户提供养殖帮助。当散养鸡发生疾病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检查,辨别出该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如果具有传染性,需马上对鸡群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展,然后对已患病的散养鸡进行根治[1]

2.2散养鸡疫病宣传

一旦发生鸡疫病,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散养鸡产生影响,降低疾病发生概率,需要对农村养殖户进行疫病宣传,将疫病的危害和防治手段积极传授给相关人员,以此提升养殖户的专业性。进行疫病知识宜传,农村兽医站和村委会要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将养殖技巧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养殖过程中。另外,村民自身也要提高积极性,了解鸡疫病防治技巧,提升散养鸡成活率,提高散养鸡的经济收益[2]

2.3集中育雏,分散饲养

质量良好的雏鸡可以提升散养鸡的成活率及后期免疫力,对疾病预防产生积极影响。雏鸡选购应在正规渠道进行,并且还要对所有的雏鸡进行仔细检查。正规雏鸡养殖企业会采取大规模育雏,雏鸡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当雏鸡选购结束后,需要开展分散式养殖,避免与其他鸡群混合。为保证分散饲养能得到有效执行,养殖户需要圈起范围适当地养殖地,鸡群在规定范围内活动,减少与其他鸡群的接触概率。

2.4防疫跟踪

跟踪防疫主要是保证散养鸡能够得到良好的监督,避免病鸡流入市场。散养鸡的价格比较高,部分养殖户减少经济损失,对一些病情较强的散养鸡进行屠宰,然后将鸡肉发往市场,这样鸡肉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要杜绝该现象。相关部门对散养鸡进行防疫检查,向合格的散养鸡佩戴免疫标识,采购商在进行散养鸡采购时要检查相关免疫标识,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合格的散养鸡流人市场。

2.5科学防疫

开展科学的防疫工作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首先,养殖户要使用正确养殖方法,保证散养鸡的质量。农村兽医站要对养殖户给予相关帮助,保证养殖户能有效开展养殖工作。相关防疫部门要做到防疫及时、防疫全面,保证对散养鸡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散养鸡采购商同样要检查相关免疫文件,避免问题鸡流向市场。消费者要到正规市场进行鸡肉选购,不可因价格原因在不正规市场选购鸡肉。

2.6集中治疗

集中防疫工作能有效治理疫病,同时还能有效控制疫情不被扩散。集中防疫需要养殖户对患病鸡进行统一隔离,将没有患病的散养鸡集中在安全地带,并定时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另外,规模性疾病发生后,要缩减健康鸡群的出行范围,避免鸡群遭到感染。患病鸡要集中在密闭环境内进行治疗,期间定时开启通风装置,按时对患病鸡舍进行消毒,避免病毒向外传播,然后对病鸡进行集中治疗网。

2.7药物管理

开展散养鸡养殖工作需要及时展开药物管理,尽量减少疾病对散养鸡的影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5~7d进行预防,同加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雏鸡在生长到60d左右时,要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70d左右时注意对球虫病的预防,特别是在多雨潮湿季节。

3农村散养鸡常见病治疗

鸡瘟致死率高,一年四季皆有发生,应作为重点防病对象。如果鸡群出现新城疫要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需要对鸡群进行消毒,对于两个月以上鸡肌肉注射大剂量的I系苗抢救病鸡,即用100倍稀释进行注射。注射后出现病鸡的要马上淘汰,定期消毒,在用疫苗的同时还要配合一些药物,为了避免继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需要加入青霉素、泰乐菌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清瘟败毒散拌料或者饮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做好预防工作。目前,普遍采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1~8,可采用饮水、滴鼻、点眼等方法,一般采用饮水免疫。其免疫程序为:①无母源抗体(产蛋鸡未免疫接种或未发现此病),雏鸡在5~7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②有母源抗体(产蛋鸡进行免疫或患过此病)的雏鸡在21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鸡发病时,可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炎血清或卵黄进行治疗,每只鸡肌肉注射0.5~1mL,注射一次即可。

结语:疫病是影响散养鸡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切实做好散养鸡疫病防治工作,养殖户必须努力学习疫病防治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同时,各地相关部门也应帮助养殖户学习疫病防治知识,推广和应用疫病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所以,只有提高疫病防治意识,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确保优质散养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坤. 农村散养鸡患病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7):235-236.

[2]潘钰,吴芸慧,黄斌发.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 今日畜牧兽医,2022,38(04):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